“福气之城”为城市奔跑者加油
2025-11-28 浏览量:0

清晨,阳光洒向平江路的青石板,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自行车穿梭在小区楼栋之间;午后,石路商圈山塘景区人流如织,快递员的身影奔跑在商户与高楼中;夜晚,华灯初上勾勒出十全街一片霓虹璀璨,网约车司机点亮车灯守护城市“夜归人”的出行平安……

在姑苏区,1.6万余名新就业群体用奔波的身影勾勒出古城的烟火气,而这座千年古城也以全方位关爱,将温暖藏在了对城市奔跑者的服务细节里。昨天,姑苏区新就业群体权益维护人民调解委员会揭牌成立,新就业群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同步启用,“暖‘新’姑苏”云驿站正式发布。姑苏区以权益保障、共建共治、服务供给等系列举措织密暖心保障网,让奔波在配送、快递、网约车等领域的劳动者真切感受到“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

服务供给有温度

云驿站构筑15分钟暖“新”圈

昨天,在姑苏区白洋湾街道虎池苑社区幸福小厨,货车司机张师傅点了一份15元“暖新套餐”,两荤一素,暖胃更暖心。“我在传化公路港卸货,用小程序搜了下附近小哥食堂,一键查询导航很方便。”张师傅说。

张师傅提到的小程序,正是姑苏区创新推出的“暖‘新’姑苏”云驿站。

“新就业群体工作最大的特点是‘奔波在路上、工作在云端’,因此,暖‘新’服务也要更加智能化、信息化。”姑苏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暖‘新’姑苏”云驿站充分利用数字赋能精准服务。该小程序整合250家暖“新”驿站、43家“小哥食堂”、19个“爱心商家”、15个“修车摊”、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社会资源,集成“找政策”“我要求助”等服务功能,实现一键导航、多维服务的便捷体验,目前,已在全区各平台、站点网点全域推广。

服务用心,才能暖“新”。今年,姑苏区还聚焦新就业群体“停车难、进门难、休息难”等急难愁盼,打造友好社区、友好停车场等各类友好场景109个,着手提升改造苏州火车站“社会服务驿站”一批重点驿站。全区相关职能部门、群团等力量联动,常态化开展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健康义诊等暖“新”服务千余场,辐射新就业群体6000人次。一项项务实的暖“新”举措,为新就业群体筑起温暖的港湾,成为他们奔波路上的坚实依靠。

权益保障有力度

创新搭建维权“快车道”

外卖员赵师傅的大女儿是一名二级精神残疾儿童。近日,在姑苏区开展的“两员”(快递员、外卖员)排摸中,平江街道官渎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帮助其办理困境儿童认定,申请残疾人困难补贴,同时链接街道资源提供康复训练。“以前有困难不知道找谁,现在好了,社区主动上门来帮我,既减轻了经济负担,又解决了女儿康复难题。”赵师傅感触颇深。

新就业群体是城市发展和运行不可或缺的力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权益保障是一个“痛点”问题。为全方位帮助新就业群体解忧纾困,姑苏区建立“区委两新工委、行业党委、属地两新党委”三级联动机制,全员分层次挂钩全区80余个站点网点,通过常态恳谈,主动收集职业发展、困难诉求、生活帮扶等需求,在职业关爱、生活暖心等方面提供帮助。姑苏区民卫、工会等还联动慈善机构,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与精准救助,开通就医“绿色通道”,为生活困难的新就业群体筑牢民生底线。

“以前遇到纠纷最怕没人管,现在有了调解委员会,心里踏实多了。”顺丰小哥老高的几句话道出了同行们的心声。针对新就业群体反映较多的权益保障诉求,今年,姑苏区先行先试,成立区级和街道“1+8”新就业群体权益维护人民调解委员会,区级与8个街道级调解委员会同步发力,引入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专业资源,提供一站式纠纷调解服务,配套制定工作规程,明确诉求“找谁办”“怎么办”“办多久”等关键问题。权益保障“绿色通道”搭起来,小哥骑手的底气也足了起来。

姑苏区暖“新”驿站设立的护新法律援助工作站也为新就业群体的纠纷化解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已成功化解各类职业相关纠纷百余起。外卖员小黄在送餐时发生交通事故,交警认定对方全责,但双方因赔偿金额一直僵持不下,护新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及时介入,为纠纷化解搭建了桥梁。“感谢南环汇邻驿站的值班律师帮我解决了交通事故纠纷。”收到650元赔偿金的小黄激动地在微信群里向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社会参与有广度

共建共治激活“新”力量

“我们送快递的,跑遍社区每个楼道,熟悉小区的角角落落。哪里是卫生死角,哪个井盖破损,我们都知道。”顺丰快递员王苏阊从业已有18年,今年以来他利用送件间隙走访联络南门城根小区156户居民,收集关于停车位规划、绿化改造等意见建议10余条。在以他为代表的一批新就业群体的热情参与下,姑苏区的社区治理更精准、更有温度。

新就业群体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天然“合伙人”。今年以来,姑苏区创新开展“随手拍、随时报、随口问”三随手活动,2400余人次新就业群体参与到环境整治、安全巡查、为老服务工作中。他们拍环境问题、报安全隐患、问独居老人,共同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环境。“发现消防通道被堵,随手拍下来上报;看到独居老人出门不便,随口问一句需求,这些小事现在已成了我们的习惯。”网约车司机陈师傅说。

爱意流动,双向奔赴。当新就业群体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一场心与“新”的温暖交融也随即开始。昨天,姑苏区发布“三随手”积分兑换暨专项志愿行动,以机制为保障,构建“服务得积分—积分换服务”良性循环。积分可用于享受餐饮、理发、修车等折扣服务,以回馈新就业群体的付出。姑苏区委社会工作部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分别与区慈善总会、中国邮政集团苏州分公司及相关平台企业代表签署共建共治协议,各方在行业规范、教育管理、困难救助等方面形成资源叠加效应,将随手善意的举动化作可感可触的温暖回馈。

“如今,已有数千名新就业群体人员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凭借职业优势,成为古城平安建设的‘移动探头’、文明宣传的‘流动使者’,累计上报各类线索2000余条,参与志愿服务超千人次。”姑苏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苏报融媒记者 胡毓菁 通讯员 金周详/文)


来源:引力播

编辑:罗宇凡

审读:高原

审核:徐立明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