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社区暖心破题 流动摊贩有了“家”工友吃上“安心饭”
2025-11-28 浏览量:0

苏报融媒记者 林琳/摄制

11月26日中午,相城经开区泗塘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横一路的泗塘市集美食广场,30多个小吃摊香气四溢,吸引众多周边工友前来就餐。这个位于泗塘工业社区的临时疏导点,既让流动摊贩告别“打游击”,更成为近万名企业员工及建筑工人的“暖心食堂”。

泗塘市集美食广场本月正式启用。苏报融媒记者 林琳/摄

据了解,该美食广场占地1100多平方米,目前已有30多个摊位入驻,汇聚了炒面、水饺、羊肉汤、湘菜小炒等各地风味小吃。广场不仅统一搭建了遮雨棚、为每个摊位编上编号,还在公共区域整齐摆放了就餐桌椅。“以前买了饭只能蹲在路边吃,车来车往不安全,现在能安安稳稳坐着吃,10块钱左右就能吃饱吃好。”来自哈尔滨的建筑工人小曾道出了不少工友的心声。

对于摊贩而言,固定摊位让经营更安稳。隆江猪脚饭摊主小曹从广东来苏州后,曾在产业园周边流动摆摊,“以前得‘一只眼睛看锅,一只眼睛放哨’,总跟城管‘躲猫猫’。”今年11月,他通过报名抽签获得固定摊位,如今每天能卖100多份猪脚饭、营业额超1000元。

摊主生意红火。苏报融媒记者 林琳/摄

北桥本地摊主张师傅和爱人经营的家常菜摊也生意红火:“中午晚上都能出摊,下雨天也不受影响。”

产业园现有投产企业7家、在建项目16个,企业员工及建筑工人近万人,但配套商业仍在建设中。此前,谈浜路两侧曾聚集四五十个流动摊贩,虽满足了该地区的就餐需求,却造成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

中午时分,泗塘市集美食广场内人声鼎沸。苏报融媒记者 林琳/摄

为兼顾工友就餐需求与摊贩经营权益,北桥街道联合泗塘管理办公室和泗塘工业社区经过多轮协调,在产业园建筑工人较密集的立讯项目工地附近设立了泗塘市集美食广场,免费提供固定摊位,前期排摸登记摊贩信息后,筛选出38个摊主通过抽签确定摊位,实行24小时营业,还制定涉及食品安全、经营秩序的“公约”,实行摊主准入准出制度。

泗塘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是相城经开区“美丽三城”规划中“城市制造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使命。随着开工项目的陆续投产,泗塘片区的产业工人队伍日益壮大。为更好地服务园区企业和员工,今年7月初,相城经开区党工委决定,将绕城高速以南、冶长泾以北、御窑路以东、元和塘以西的3.3平方公里区域,设立为首个工业社区试点。泗塘工业社区成立以来,聚焦企业员工的急难愁盼,主动下沉服务重心,通过常态化开展免费理发、健康义诊等便民服务,定期组织露天电影进企业、进工地等文化活动,把贴心服务精准送到员工身边。(苏报融媒记者 林琳/文)


来源:引力播

编辑:罗宇凡

审读:高原

审核:徐立明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