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近日,凭借传统技艺与现代风味改良,东山雕花楼制作的猪油糕接连获得业内认可。在长三角名优食品颁证大会上,该产品获评“长三角名优食品”称号;在“姑苏城外鱼米乡”2025苏州乡村美食寻鲜活动中,该产品又获得创意点心一等奖。

猪油糕制作过程 苏报融媒记者 刘达/摄
苏州乡村美食寻鲜活动旨在挖掘和推广具有苏州地域特色的乡村美食。活动现场汇聚了苏州十个县市区的数家参赛单位,东山雕花楼猪油糕能够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获得创意点心一等奖,主要得益于其在食材组合上的突破。“我们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尝试,引入了蓝莓、芒果、猕猴桃等水果。”东山雕花楼餐饮总监柴国强说。在比赛现场,制作团队尝试将这些新鲜水果切丁嵌入糕体。水果天然的酸甜度能够中和猪油及其糖分的厚重感,果酸与糯米淀粉的结合也丰富了咀嚼时的层次。这种改良使得高热量的传统糕点更符合现代膳食对“清爽”和“低腻”的需求。
除了创意维度的突破,该产品获评“长三角名优食品”,则更多是基于其对传统制作工艺的完整保留和标准化执行。猪油糕作为江南传统点心的代表,其制作核心在于米粉的配比与猪油的腌制。
柴国强表示,为了确保糕体软糯而不粘牙,制作团队严格执行“七三比”的配方,即70%的糯米粉配合30%的粳米粉。粳米粉的加入提供了必要的骨架支撑,使得糕体在蒸熟后既能保持成型,又具有一定的韧性,避免了纯糯米制品容易出现的塌陷和过分黏腻。现磨米粉的工序也保留了稻米原本的清香,这是工业化预拌粉无法替代的风味基础。

猪油 苏报融媒记者 刘达/摄
作为猪油糕的“灵魂”,糖猪油的制作周期长达数周。依据东山当地的传统习俗,这一工序通常始于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制作人员需选用厚实的猪板油,手工撕去表面的膜状物,随后按照“一层白糖、一层板油”的方式进行堆叠压紧,放入容器密封腌制。经过长时间的糖渍,猪板油中的油脂结构发生变化,不仅去除了原有的腥味,还呈现出晶莹剔透的质感和独特的香气。在成型阶段,制作人员会在糕面上铺撒松子仁、瓜子仁、核桃仁等干果,以及寓意吉祥的红绿丝。经过高温蒸制,糖猪油融化渗入米粉空隙,各类坚果的油脂香气与米香混合,形成了猪油糕特有的复合风味。
据《东山志》记载,猪油糕在明清时期即已流行于吴中地区,被称为“吴中佳制”,并留下了“软糯香甜,油而不腻”的记录。从历史上的节令食品到如今的市场化商品,东山猪油糕通过线上直播与线下展销相结合的方式,拓展了销售渠道,让更多人了解到了猪油糕。(苏报融媒记者 刘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