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泥”成金,苏州企业将320万吨湿污泥变身“绿色燃料”
2025-11-27 浏览量:0

在苏州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内,一辆辆满载湿污泥的运输车缓缓驶入中法环境卸料大厅。这些黑色污泥在这里经过干化处理后,“变废为宝”实现“发电供热”。据悉,苏州工业园区中法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近日荣获“2025年园区2A级绿色工厂”称号,其独特的“产业协同、循环利用”模式得到业界广泛认可。

航拍厂区。 中法环境供图

走进厂区,绿意盎然的景象与传统工厂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车辆进入封闭的区域内卸泥,湿污泥在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后,含水率80%左右的黑色污泥就会神奇地转变为燃料颗粒了。“这就是我们的干化‘武器’,薄层蒸发器会像摊煎饼一样,把湿污泥薄薄地贴壁烘干,然后通过‘面条机’压成面条状,再到带式干燥机像吹头发一样被热风烘干。”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宝茸指着身后的污泥干化设备介绍。该项目自2011年投产至今,已连续安全环保稳定运行近15年,实现了苏州工业园区污泥的日产日清、无一落地。

满载淤泥的运输车进厂卸料。中法环境供图

作为污泥处置行业的标杆企业,中法环境已陆续建成投产苏州工业园区、扬州、相城等地的污泥处理项目。截至目前,三厂累计安全处置湿污泥320万吨,产出干污泥84万吨。干污泥作为生物质燃料送至电厂与煤掺烧发电供热,累计节约标准煤26.7万吨,相当于减少燃煤产生的碳排放96万吨,同时产出建筑辅材32万吨,节约土地资源363公顷。另外厂房屋顶光伏电站年发电量约100万千瓦时,通过“海绵工厂”系统,企业年收集2.8万吨雨水用于绿化灌溉与车间冲洗,全面践行“绿色工厂”理念。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法环境引入国际领先的节能两段式干化工艺,结合自主专利实现余热两级梯级利用,同等品质下较传统工艺节能40%以上。园区公司和相城公司均获批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三厂已取得106项专利证书,凭借成熟的技术方案和丰富的运营经验,中法环境已为重庆、湖南等8个城市的污泥处置项目提供专业服务,将“苏州经验”成功对外输出。

在公司的荣誉展示区,法中委员会“气候变化解决方案首创奖”、欧盟商会“碳中和卓越奖”、国家发改委首批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等重量级奖项见证着企业的发展历程。值得一提的是,中法环境凭借在污泥资源化利用领域的创新实践,成为苏伊士国际业务单元中首家获得“卓越运行成熟度评估金牌”的企业,为行业规模化发展探索出一条绿色循环经济的新赛道。

(苏报融媒记者 惠玉兰/文)


来源:引力播

编辑:罗宇凡

审读:高原

审核:徐立明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