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湖商务区:从“养鱼塘”迈向产城融合高地
2025-11-25 浏览量:0

金鸡湖,苏州工业园区的核心地标和城市符号。曾经,一句俗语“金鸡湖畔搞经济”,让这里的发展脉络与苏州工业园区深度绑定:从阳澄水网的“渔粮之地”一路蝶变,区域商务中心、金融中心、城市客厅、产业高地拔地而起。

踩着时代的鼓点,伴随着开放型经济的一路探索,作为苏州工业园区最年轻功能区的金鸡湖商务区,把创新基因刻在发展中,让城市活力释放在每一处场景、每一个业态里,也写就苏州最新、最硬核的“产业振兴地名”。

如今,创新驱动的产业振兴,又在产城融合中沉淀为对人和城市共生的温暖回应。“一生一世金鸡湖”的温情告白,恰是这份回应最生动的注脚——既延续了产业发展的硬核底气,又勾勒出创业者逐梦、普通人安居的理想图景,彰显出苏州工业园区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初心与谋划。

风貌变迁折射城市规划远见

晨雾漫过金鸡湖,总映着两个时空的模样。三十年前,渔翁的木桨划破寂静,网绳在泥地拖出深浅不一的痕迹;如今,13.14公里环湖步道串联起东方之门、李公堤、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等现代地标,自然与繁华在此共生。湖岸的视觉跃迁,藏着城市规划的远见,更写在土地价值的重生里。

金鸡湖区域从阳澄水网的“渔粮之地”一路蝶变,区域商务中心、金融中心、城市客厅、产业高地。图片由园区新闻中心提供

坐落于苏虹西路9号的新虹产业园,前身是台企虹光精密的旧厂房。彼时,这片土地利用率不足四成,大片空间被低效厂房和闲置区域占据。伴着园区产业用地更新计划的推进,园区城市重建有限公司以创新的魄力,未走“大拆大建”老路,而是探索通过“改造+新建”激活存量。

“我们把原有的‘大盒子’厂房结构彻底打开,拆除冗余墙体,塑造出开放通透的内景中庭,让自然光与新鲜空气贯穿建筑肌理。同时,根据高科技企业的需求,优化面积分割,把原本单一的生产车间改造成可灵活组合的研发空间和办公区域。”重建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园区首个上榜江苏省“工业节地模式(技术)先进典型案例”和“江苏省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新虹产业园实现工业记忆与现代功能交融:建筑面积从3.1平方米增至9.2万平方米,土地利用率从40%提至100%,垂直空间实现价值倍增。目前,新虹产业园累计引进10余家拟上市企业,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前沿产业的创新活力在此迸发,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将超10亿元。

通过低效用地盘活、垂直空间开发等举措,金鸡湖商务区极致挖掘存量土地价值,2022年至2024年3年累计已完成更新总面积3625.97亩。新建载体紧扣园区主导产业与新兴赛道精准布局,成功引进江波龙、正济医药、原点科技、苏纳光电等一批优质链主企业和高科技项目,让有限土地资源承载更高质量的产业与经济产出。

开放创新与产业攀高形成良性循环

从最初的水田密布、阡陌纵横,到辉煌一时的“万人大厂”,再到如今密集涌现的跨国企业全球研发中心,长度仅14公里的苏虹路,多年如一日见证着制度创新与市场活力的双向奔赴。

这两年,博世苏州积极布局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物联网及智慧城市等领域的业务,完美契合金鸡湖商务区对未来产业赛道的规划。图片由园区新闻中心提供

1999年落户,20多年间,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从最初的单一制造基地发展为覆盖研发、生产、服务的综合性汽车技术高地,其每一步成长,都与金鸡湖畔的发展脉搏同频共振。作为全球“灯塔工厂”“中国质量奖”得主,这两年,博世苏州积极布局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物联网及智慧城市等领域的业务,完美契合金鸡湖商务区对未来产业赛道的规划,奏响了“双向奔赴”的新乐章。

不止一个博世。一条苏虹路,半部创业史。伴着政策红利与开放能级的双重提升,金鸡湖区域的产业从单一制造业向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和高端制造等高端产业升级。2019年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成立后,金鸡湖畔借着东风乘势起飞,在跨境贸易、金融创新等领域屡屡取得突破。

阳澄数谷,是寻求突破的生动切片——它锚定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方向,计划引入项目投资超200亿元,集聚200家数字经济企业及10万名高端人才;借助自贸区制度优势,“苏数通”数据跨境公共服务平台为阳澄数谷的企业提供一站式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服务;“出海一件事”服务矩阵则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保驾护航;总投资近17亿元的中新绿色数码港,以“净零碳智慧园区”为建设目标,全力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中新合作“新标杆”……

从追求“保税加工、仓储”的基础功能,到对“跨境贸易、金融创新、人才自由流动”的高端布局,金鸡湖商务区以实际行动画出了一条从追赶到领跑、从集聚到引领的发展曲线,并具象化为资源集聚的强大势能和产业进阶的蓬勃生机——这里,35幢亿元楼集结,36家省市级总部机构以及180家持牌金融机构沿湖而居,苏州大市超90%的银行分行和70%的保险主体以及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近200家高端服务机构入驻;557家高新技术企业、46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4家“小巨人”企业专注于技术突破;“智改数转网联”转型中,“灯塔工厂”、国家级绿色工厂、省市级智能工厂、零碳工厂等加速涌现,形成了“金融科技+高端制造+现代服务”深度融合的全新产业体系。

城市会客厅蕴藏产城共生“活力密码”

清晨,环金鸡湖步道跃动着身影,新启用的跑者驿站让湖滨跑道更友好;午后,皮划艇与桨板在碧波中划开“白练”,市民借水上运动感受城市激情;傍晚,左岸158街区在斜晖下散发着时尚气息,年轻人穿梭其间,感受城市脉动……夜间,金鸡湖畔灯光璀璨,游船穿梭,昔日的渔歌之地已然成为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会客厅”。

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活力图景的背后,是园区三十年如一日践行产城融合理念的缩影。这种理念深嵌在医院、学校、高端商圈不断完善的配比里,渗透在“园区即景区”的匠心布局中,更展露在一家家首店对城市活力的提升里。

作为金鸡湖畔的“顶流”商场,苏州中心的多元业态精准对接消费需求——从国际奢侈品牌到本土文创潮牌,从跨境美妆到智能生活体验,应有尽有。开业8年来,苏州中心累计调新品牌超850家,调新频次占全场品牌数的150%以上,首店占比超50%,其中30%为江苏乃至全国首店。仅今年就调新品牌超100家,约60%是首进苏州的品牌,焕新品牌销售额增幅近100%。

金鸡湖区域已经成为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会客厅”。图片由园区新闻中心提供

环金鸡湖集聚的数百家首店,早已超越单纯消费场景属性,成为工作交流与生活休闲的复合型空间。首店经济的繁荣,源于金鸡湖商务区“筑巢引凤”的用心:首店审批绿色通道、租金减免政策与产业扶持政策联动,让商业活力与产业动能同频共振。而中法文化艺术周、金鸡湖咖啡艺术节等商贸活动叠加苏州奥体中心“票根经济”,既为市民带来多元体验,更推动“流量”转化为“销量”。

30余年间,金鸡湖岸线在自然肌理与都市建筑的碰撞中完成华丽蜕变,既留住了江南水乡的灵秀之魂,又撑起了现代都市的挺拔之骨,书写出开放与创新共生、产业与生活交融的时代答卷。

(苏报融媒记者 董捷/文)


来源:引力播

编辑:罗宇凡

审读:高原

审核:徐立明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