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家”为青年提供无限可能
2025-11-21 浏览量:0

初秋,回到学校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的同学们,也回到了在校园旁的“第二个家”。

在太仓陆渡街道翱翔社区的π空间里体验颂钵疗愈,给内卷的灵魂按下“暂停键”;参与咖啡杯测,进行一场味觉社交局;欣赏苏州园林微缩古建筑模型,在榫卯拼搭中和城市“交心”……

作为太仓的青年人才集聚地,翱翔社区聚焦青年多元化、多层次发展需求,为青年搭建生活社交“栖息地”、消费体验“新场景”、创新创业“生态圈”,充分营造青年友好氛围,打造“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的理想空间。

一个年轻的社区,一个为了年轻人的社区

翱翔社区是一个年轻的社区,也是一个有年轻力的社区,更是一个为了年轻人的社区。

成立于2022年的翱翔社区,位于太仓娄江新城科教创新区,辖区内有高校、后浪街区和青草巷等商业中心、智汇谷科技创新园等孵化载体。社区区域总人口85%以上为高校学生和企业青年员工。

“和一般的社区不同,我们这里青年多,流动性强,这可以说既是优势,也是挑战。”翱翔社区的“90后”党支部书记张静涵坦言,辖区的青年文化素养普遍较高,对各种服务的需求也很高,但因为来得时间不长,对太仓的归属感不强,这对社区来说,是个难题,也是个“必答题”。

如何把社区变成青年们的“第二个家”?张静涵的思路是:“首先要弄清楚,青年们心里的‘家’是什么样的。”

前期,翱翔社区联动上海华东理工大学,通过400份问卷摸清青年的各项需求,通过“需求收集—分类研判—精准响应”的机制,调查青年人才的基本情况、生活就业需求、兴趣特长等,建立和动态更新服务对象数据库。

针对搜集到的具体服务需求,社区将党群服务中心改造为“π空间”,以开放式布局和明快的色调,搭配可自由移动的组合家具,设置了静音自习区、共享游戏区、自助活动室等各类功能区,采用线上自助预约空间的模式,并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重组使用场景。

就像“π”寓意的那样,这个24小时开放的全新空间已经成为青年们持续发展、创造无限可能的地方。白天,这里是同学们在学校之外的“第二自习室”;夜晚,这里则化身为兴趣课堂的社交圈。

π空间运营负责人袁海威介绍,数据显示,π空间改造提升后整体利用率提升60%,其中20:00-24:00时段的活跃度超出预期,已成为考研学生和年轻上班族的学习充电首选场所。

自运营以来,π空间累计入场超10000人次,显示出青年对空间的高度关注与参与热情。

从学习生活到个人发展,这里提供无限可能

近期在π空间里举办的“千鹤祈愿,和平UP”主题活动上,15名青年与翱翔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制作象征和平的皮质千纸鹤。大家精心缝制每一块皮革,将和平的美好愿景融入一针一线中。

家,很多时候不是一种空间概念,而是一个情感连结的纽带。

为了加深社区与青年间的情感联系,翱翔社区以π空间为阵地,围绕青年关注的文化、学习、社交、娱乐等领域,开展多元主题活动。

这里有文化“提高班”——即兴音乐实验、竹韵编织等文化活动,以及郑和宝船研学交流等学习活动,搭建起知识共享平台。

这里有社交“公开课”——“烽火谍战”红色桌游夜、“碰杯游戏夜”鸡尾酒调制、“为热爱,聚一场”苏超观赛等活动,不仅促进了青年社交融合,还吸引了外国友人参与。

这里有知识“小课堂”——《长江大保护》桌游测评、家庭科技科普、全国生态日等活动,兼顾青年家庭亲子互动与科学素养培育,推动体育健康、生态保护与科普教育有机结合。

6月至今,社区在π空间累计开展了34场活动,高校师生、社区居民、企业员工等900多人次参与活动。

π空间之外,商圈里,派浪水上运动中心、基本面餐饮、代数学家咖啡、manner咖啡等品牌商家入驻,满足了青年们的生活消费需求;街区里,音乐节、微醺派对、草坪集市、半熟朋友圈等活动吸引周边青年10万余人次参与。

各类文体活动丰富着青年们生活的同时,社区还为青年们的个人发展提供了更多支撑。

针对青年求职需求,社区联合人社部门将实习职位、招聘内容、政策支持等信息送至身边。

发挥和高校、产业园融合共生的优势,翱翔社区携手相关部门构建“政校企社”联动机制,整合部门和产业资源。需要就业的学生们走进企业生产车间,体验自动化产线运作;想要创业的学生们可以与产业园区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最新政策。

有了社区这个桥梁,即将毕业的青年们可以实现走出校门与走进企业大门的无缝对接,更好地融入城市之中。

把舞台留给青年,自己的“家”自己定义

“周边缺少了公共自行车点位”“地下停车场到π空间的路线指引不够清晰”……青年议事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把意见建议一一反馈,和社区一起探讨解决方案。

翱翔社区是个开放社区,也是个开放的“家”。社区以青年议事会为核心平台,引导青年深度参与社区治理,并建立意见反馈机制,培养“主人翁”意识,推动青年成长与社会议题融合,把青年的活力变成社区发展的内生动力,让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从周边环境改善,到公共服务提升、主题活动设计、社区发展规划,青年们积极参与、聚智聚力,从自己的视角献计献策。这些意见建议经过社区的整合筛选,转化为优化各类服务、完善科学管理、开展文明实践的实际行动。

为了培养青年们的自治意识和能力,社区启动主理人招募活动,鼓励电竞达人、读书会组织者、手作匠人等青年群体,成为社群运营的“主角”,把“空间”交给青年、把“舞台”交给青年。

社区为每位主理人提供场地支持、资源链接等服务,还定期举办沙龙,促进经验交流。优秀项目更有机会纳入社区“青春成果展”,形成“小众爱好—社群孵化—品牌培育”的成长链条。

园艺主理人打造阅读区园艺角,优化空间视觉体验;二手主理人规范二手物品流转信息发布,统筹好物集市运营;户外主理人优化“骑行驿站”功能布局,提升阵地实用性;音乐主理人组织音乐交流活动,丰富文化供给……

截至目前,社区已培育10名社群主理人,构建“多元参与、各展所长”的自治格局,主理人自办活动40多场。

从青年议事会的“小委员”到社群活动的“带头人”,青年们从被动的服务接受者,成长为主动规划活动、解决问题的社区建设者,用独特的创意和热情重新定义自己的“第二个家”。

(苏报融媒记者 周哲 刘争/文)


来源:引力播

编辑:罗宇凡

审读:高原

审核:徐立明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