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映初心 巾帼建新功】山乡因“她”而不同——记罗山县妇女联合会
2025-11-19 浏览量:0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依钒

在革命老区罗山的青山绿水间,罗山县妇女联合会——这支温柔坚韧的“她”队伍,扎根基层,遍及山乡,引领全县妇女奋发有为,以实干与温情描绘出乡村振兴的“巾帼画卷”

激活巾帼“一池春水”

“姐妹们的需求在哪里,妇联的工作就做到哪里。”这是罗山县妇联干部常挂嘴边的话,更是她们的行动指南。近年来,罗山县妇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思想引领视为凝聚人心的“铸魂工程”。

如何将党的创新理论讲到乡亲们的心坎上?她们创新方式方法,深入田间地头、社区广场,举办1600余场“巾帼大学习”“巾帼大宣讲”,用乡音土语将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送进千家万户。

思想的种子落地生根,绽放为榜样的花朵。全国“最美家庭”、省级“三八红旗手”等先进典型在革命老区罗山次第涌现,汇聚起全县妇女见贤思齐、奋发作为的磅礴力量。

撑起乡村振兴“半边天”

“以前在家带娃没收入,心里总不踏实。现在家门口上班,不仅能顾家,一个月还能挣3000多块!”在罗山县周党镇一处“巧媳妇”创业就业示范基地,留守妇女王大姐脸上洋溢着笑容。截至目前,罗山县妇联累计打造50余个“巧媳妇”基地,培养技能人才1400余人,带动3000多名像王大姐一样的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将服务妇女发展融入乡村振兴大局。

家风美、生活美相得益彰,乡村振兴才能“面子”美、“里子”实。罗山县妇联通过创建活动,挂牌“美丽庭院”4000余户,大力选树“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典型140余户,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服务站9个,开展家庭教育、亲子阅读等活动600余场,文明新风遍吹山乡。

打造信得过的“贴心娘家”

“多亏‘娘家人’一次次帮忙沟通协调,我才更正了户口,解决了多年的难题!”一位深受婚姻问题困扰的女性,在罗山县妇联的帮助下走出困境,重拾生活信心。这样的温暖片段,是妇联工作的日常。

“12338”热线成为妇女们的“连心桥”,“信好爱心妈妈”项目为5286名留守儿童送去陪伴,“两癌”筛查6.2万人次,发放救助金204万元,心理科普现场每一次动情的拥抱……罗山县妇联用一桩桩实事,温暖无数妇女的心。

从村(社区)“妇女之家”全覆盖,到“三新”领域新建妇联组织200余个;从全市首创暖“新”角,到实现“扫码一键求助”,罗山县妇联不断延伸服务手臂,成为妇女信得过、靠得住的“贴心娘家”,先后获得“河南省三八红旗奖先进集体”“河南省家庭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记者短评

“她力量”何以涌动山乡

□马依钒

罗山县妇联的生动实践,回答了在广袤基层如何凝聚“她力量”的时代课题。

无论是通过“巧媳妇”工程在“家门口”开辟的就业岗位,还是借助“12338”热线与普法宣讲提供的法律援助,或是依托“爱心妈妈”结对送上的暖心陪伴,罗山县妇联始终将工作触角精准延伸到妇女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她们以“需求清单”为导向,真正把服务做到了“点子”上,暖到了“心坎”里。

基层妇联组织绝非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撬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支点。当妇联服务从“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当女性从被关照的客体变为赋能发展的主体,蛰伏的“她力量”便会奔涌而出,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撑起不可或缺的“半边天”。

编后语:不同的奋斗足迹,相同的巾帼风景。3个集体、11名个人,“河南省三八红旗奖”信阳获奖者的名字,共同勾勒出信阳巾帼力量的生动群像。从手术台到生产线,从红色讲堂到社区巷陌,她们以专业精神与温暖坚守,在平凡岗位上写就不凡篇章。

这份榜单,是个人奋斗的缩影,更是时代潮流的映照。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征程中,无数个“她”的涓滴努力,正汇聚成推动老区发展的澎湃动能。榜样的价值在于引领与唤醒。愿这面巾帼红旗能引领更多追光者前行,在谱写“两个更好”的实践中贡献巾帼智慧与力量,让奋斗的星火在信阳大地上生生不息。

记者:马依钒

编辑:翟存鸣

审读:高原

审核:胡瑜珊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