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中午要不要去感受一下我的按摩座椅?”这周一,市民小徐一上班,就盛情邀请同事体验他周末刚提回来的新车——一辆纯电智能SUV。苏州车网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苏州广义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54745辆,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2%。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政策,2026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由目前的“全免”征收正式调整为“减半”征收,同时设置技术门槛。当前,汽车消费正进入智能换代的关键时期,市场上各类车型百花齐放。在税收政策即将调整关头,记者走访苏州多家新能源汽车销售门店发现,有不少消费者趁机加入新能源车主大军。
受政策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起伏
公开资料显示,前三季度,特斯拉汽车国内销量达16.92万辆,环比增长31%。“购置税全免,江苏省‘以旧换新’政策还可再补贴1.5万元。对于有购车需求的用户来说,今年10月份之前,确实是购车的最好时机。”来到苏州相城特斯拉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在苏州城市的整体销量居全国前列。他指着身旁一辆上线不久的Model Y L介绍:“这款车按照明年的购置税方案计算,消费者大约需要多支出1.5万元。这笔实实在在的差价,促使很多意向客户今年下单。”
根据购置税相关减免政策,购置日期在2025年12月31日前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每辆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对购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这意味着,从购置税的角度来看,2026年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将增加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
基于此,为避免因交付时间较长,错过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全免”政策,造成客户流失或跑单,记者走访发现,不少车企推出了购置税补贴的“兜底”方案。“最近来看车的客户,十个里有八个,会主动询问购置税明年调整的情况。剩下的两个,我们也会主动介绍新政实施后,购车需要增加的成本。”在位于苏州高新区的理想汽车4S店内,工作人员明确表示,“11月底之前锁定订单的客户,即使新车在2026年交付(按实际交付的时间交购置税),车企也将为消费者承担这笔多出来的购置税差价。”
而新能源汽车销量能在前三季度实现大热增长,并非只因购置税一方面,它与特斯拉工作人员提到的一笔1.5万元的“省补”也关联甚深。所以,进入第四季度,令新能源汽车市场发生较大动荡的一个原因,正是该笔省补在9月28日之后全面取消。小鹏汽车江苏区域总监汤志伟坦言:“‘省补’暂停后,能明显感觉到消费动能有所减弱,”他说,原本有一部分纠结车款或者在等新款上市的意向人群,在少了这1.5万元的补贴后,又转身回到了观望的状态。

工作日的一个雨天,仍有不少消费者前往门店看车。苏报融媒记者 时玥/摄
“不过,对苏州消费者而言,咱们还有一笔总额2亿元的市级补贴。”特斯拉工作人员认为,国补、省补全面暂停后,苏州一笔2000元至8000元不等的补贴,仍会在一定程度上继续促进消费。“刚刚过去的这周末,我们向客户交付了400余量新车,相对于周边城市来说,算是一个比较好的成绩。”他补充道。
年底购车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加上政策因素,记者在采访时注意到,多数业内人士均预测年底会出现一轮新能源汽车消费热潮。
体验升级成新能源汽车消费升温主因
尽管政策影响直接而巨大,但驱动越来越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真正动机,并不是“省钱”。记者采访的15位意向消费者中,12人将“安全性”“智能配置”“空间大小”列为主要考量因素,仅有3人将“补贴力度”放在靠前位置。
在腾势汽车门店,家有两娃的奶爸陈樾正在咨询上月底刚刚上市的一款新车N8L,他告诉记者:“我已经对比了好几款车,一直在等着这辆车上市。”补贴少了确实会纠结,但这款车的大六座车型,以及腾势首次发布的易三方技术、带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等功能配置才是最终打动他的方面,“这些才是长远的、牢靠的。我知道优惠政策不会一直等我,但我愿意等待真正符合需求的车型上市。”
而文章开头提到的市民小徐则是一名办公室文员,他刚提回来的新车小鹏G7拥有的按摩功能,让他爱不释手。小徐家住吴江,工作在苏州工业园区,每天通勤需往返40多公里。“买了电车,彻底解决了我的加油焦虑。”他还说,以后上下班高峰时,只要一句“小P小P,打开按摩”就能让堵车也成为一场“享受”。他也盘算着,周末就带上家人,去太湖边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露营秋游。
“现在买新能源车,不仅是换一辆车,更是换一种生活方式。”同样看重车载智能空间的,还有工程师王先生。他认为,汽车早已超越“代步工具”的范畴,更像一个需要共同进化的“智能伙伴”。“它能预判我未察觉的风险,填补我的视觉盲区。还能在雨天,自己开到楼下来接我。这种安全感与便捷性,是任何豪华内饰都无法替代的。”他说。

新能源汽车智享空间受消费者青睐,图为车载AI绘制出的漫画。苏报融媒记者 时玥/摄
深耕新能源汽车市场多年,理想汽车一名工作人员对此深有感触:“现在的新能源汽车,真正做到了高级版配置的下放。就像理想i6这款20多万的车,所配备的双腔空气悬架,在三五年前,得是百万级以上的车型才有的配置。”他说,随着国内新能源车的崛起,科技越来越平权。现在消费者用更经济的价格就能享受到曾经豪华车的专属配置,这也是大家愿意为新能源汽车买单的重要原因。 “其实,我们苏州的消费者很务实,补贴只能说是加分项,产品实力才是硬通货。” 他总结道。
“市场驱动”助推汽车产业良性发展
自2014年起实施的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政策,惠及终端消费者,稳增长、促消费效果显著。11年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弯道超车”。东吴资本市场研究院研究员、苏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屠立峰指出,该政策有效提升公众对新能源行业的认知,推动了销量增长与行业产值提升,也为企业积累了发展资金,加速行业扩张与技术进步。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就了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身处销售一线的汤志伟也预感道:“政策红利期渐退,接下来要各凭本事吸引用户。”他举例说明,比如有的品牌采用全栈自研模式,从底盘到智驾系统均自主研发,使其在智能驾驶领域保持领先;有的则在基础设施的布局上持续发力,提升用户体验。
“当一个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继续靠政策倾斜来拉动其发展,肯定不是最优选择。通过逐步提高政策优惠门槛,可为市场和车企提供清晰预期与过渡期,实现行业‘软着陆’。”屠立峰认为,2026年是关键转折点,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决策更基于产品力、技术力与服务力的综合考量,而非单纯受补贴吸引。在他看来,当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50%以上,即使购置税减半,也不会对市场发展产生过大影响。新政实施后,市场竞争环境有望更趋优化,更加聚焦到价值创造与技术创新上。他建议,企业应加大在芯片、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投入,推动动力电池、智能底盘、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迭代,实现从规模扩张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苏报融媒记者 时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