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11月4日,2025苏州(西安)数字文化产教融合对接会在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就创中心成功举办。作为“校园苏州日”全国秋招西安高校专场的重要环节,活动吸引近百位企业及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代表,围绕影视娱乐、AIGC等数字文化前沿领域深化交流。
学生们穿梭在各个交流区域,或围在企业展台前认真聆听介绍,或拿着简历与企业负责人热切沟通,让“天工苏作”的数字活力与“古都长安”的文化底蕴,在满是青春朝气的互动中碰撞出跨区域协作的火花。
政策资本添动能,苏州亮出优质发展生态
活动现场,苏州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果与生态优势成为焦点。苏州作为“双面绣”城市,既传承昆曲、园林等文化瑰宝,更在数字文化领域形成强劲实力。2024年全市近1700家规上文化企业营收近4000亿元,其中数字文化产业规上企业340家、营收超千亿元,影视、动漫、游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领域产业链完整,构建起“既有真金白银,更有真心实意”的产业生态。

活动现场 苏报融媒记者 瞿亚健/摄
当天,苏州文化创意人才专项基金面向西安高校学子作了推介。该基金总规模3亿元,是苏州人才壹号基金重要子基金,将聚焦“1030”产业体系中文化科技融合领域,重点扶持文化创意及文化科技融合的早期项目与优秀人才,提供“资金+资源+落地”全方位支持。这一消息引发学生群体广泛关注,不少有创业想法的学生纷纷围拢过来,接连提问 “基金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扶持门槛是什么”“如何申请基金支持的文化科技融合项目”,基金推介人员耐心细致地逐一解答,现场交流氛围十分火爆。
此外,苏州近期文化产业重磅动态同步亮相:10月31日2025苏州世界文创大会在金鸡湖畔召开,第十四届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近日闭幕且三天客流量超10万人次;“苏州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揭牌成立,系列举措与《江苏省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中苏州“重点城市”部署高度契合,为苏陕合作筑牢政策根基。学生们在了解这些动态后,纷纷表示对苏州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充满期待,不少学生当场表达了前往苏州实习、就业的意愿。
圆桌对话探路径,两地共话产业协同新赛道
两场主题圆桌对话成为活动“思想引擎”,分别围绕“微短剧创作的品质提升”与“AIGC赋能影视科技新动能”展开,两地嘉宾聚焦行业痛点、技术前沿与创作方向,碰撞出务实合作思路。对话过程中,学生们认真记录嘉宾观点,每当嘉宾分享完一个案例或提出一个新观点,现场便会响起阵阵掌声。

推介微短剧“繁星指数” 苏报融媒记者 瞿亚健/摄
“微短剧创作的品质提升”专场中,嘉宾们就“历史文化IP与微短剧融合路径”“行业标准化制作流程搭建” 等议题深入探讨,提出“苏陕联合开发古都文化、江南文化主题微短剧” 的合作构想。西安交大学生小林提问:“如果参与微短剧创作项目,学生团队能获得哪些资源支持?是否有机会与企业资深创作者合作?”企业嘉宾认真回应:“我们非常欢迎学生团队加入,会提供专业导师指导、剧本打磨资源,优秀的学生作品还有机会获得投资进行后续开发。”
“AIGC赋能影视科技新动能”对话则聚焦技术落地实践,嘉宾们分享AIGC在剧本生成、虚拟拍摄、动画制作中的应用案例,探讨“跨区域影视科技实验室共建”“数字技术人才联合培养”等方案。
同期,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微短剧委员会会长阚平教授还推介了微短剧“繁星指数”。该指数是聚焦微短剧传播与应用的测评体系,可全面展现行业在促进就业、规范发展、技术更新、精品孵化等方面的成效,为苏陕两地微短剧合作提供科学参考。
阚平表示:“我们期待通过这一指数,为内容创作与投资提供科学参考,助力优质内容的孵化与传播。”
企业交流强对接,夯实苏陕合作基础
活动不止于“云端对话”,会前会后的实地走访让合作从“意向”走向“实操”。11月3至5日,来自苏州各地的文化企业参观调研了西部电影集团、陕西秋元影视、西安大千迷境科技、西安栢奕集团等西安知名文化企业。
在西部电影集团,考察组一行体验了无界影院、西影电影博物馆、XR电影产业情况;在西安十里沣河微短剧影视基地,重点关注微短剧的标准化制作流程与内容创新模式;西安大千迷境科技的VR沉浸式体验与栢奕集团“文化+科技”的生态布局,则为双方在技术协同与IP开发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新思路。米粒动画董事长兼CEO张青说:“两地拥有强大的产业互补性,西安拥有丰厚的人才资源,苏州拥有突出的产业优势,希望通过这次交流,能在文化科技融合这个题材上,跟当地的企业以及学校进行进一步沟通交流,达到互相合作、双赢的好结局。”
西安交大林同学开心地说:“这次对接会真的让我收获满满!之前一直对苏州的数字文化产业很感兴趣,但不知道怎么接触到相关企业。今天不仅了解到很多行业前沿动态,还和好几家苏州企业的负责人聊了聊,他们给了我很多职业发展的建议,我已经向心仪的企业投递了实习简历,希望能有机会去苏州实地学习。”
从政策赋能到思想碰撞,从企业交流到人才对接,这场以数字为线、文化为梭的跨域协作,不仅是苏州与西安的一次产业对接,更是千年丝绸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创新延续。未来,随着更多合作项目落地,两座文化名城将继续以数字为笔、产业为纸,绣绘出数字文化产业升级的新图景,让跨越千里的数字之约,在丝路文脉的滋养下结出更丰硕的成果。(苏报融媒记者 瞿亚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