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
                下载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方志 /文
10月30日,记者从信阳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获悉,“十四五”时期,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聚焦高质量发展,在耕地保护、空间优化、要素保障、生态修复及民生服务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
坚守红线,粮食安全根基持续夯实。 “十四五”期间,我市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采取强硬措施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至2024年底,全市实有耕地1197.2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1042.2万亩,均稳定在省定目标之上,且耕地面积较“十三五”末净增加15.33万亩。我市连续两年在全省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位列第一,为巩固“中原粮仓”地位贡献了力量。
规划引领,国土空间格局清晰优化。 我市科学编制并获批实施《信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率先完成“三条控制线”划定,构建起“一主一副、两廊四轴”的开发保护格局。市、县两级总体规划全面获批,开发区、专项规划及详细规划协同推进。乡村规划覆盖广泛,已完成10个县区村庄布局规划、208个乡镇规划及1537个行政村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为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实保障。

高效保障,服务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面对发展需求,我市创新实行重大项目“用地报批、土地供应、规划方案”同步并联办理,高效保障了淮河航运、信随高速、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等一大批国省重点项目及“三个一批”项目用地。“十四五”以来,全市获批建设用地达14.2万亩,审批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保障效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同时,大力盘活存量土地,处置批而未供土地7.3万亩、盘活闲置土地1.7万吨,超额完成省定任务。矿产资源整合与绿色矿山建设同步推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源支撑。
生态修复,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我市严格监管生态保护红线,持续开展矿山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十四五”期间,修复治理历史遗留矿山7906亩,“十四五”规划修复任务完成率高达137%。今年新申报的“桐柏—大别山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已获国家批准,将再修复历史遗留矿山5168.25亩,为完成“十五五”修复任务奠定基础。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全面提升,新建监测点43处,排查治理隐患点,成功实现避险转移,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改革创新,民生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在改革领域,我市完成了自然资源资产委托代理机制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发布了全国首批、全省首例河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成果。不动产登记服务不断“提速增效”,在全省率先升级“不动产交易登记一体化平台”,推行“交房即交证”“带押过户”等便民举措,打造“15分钟服务圈”。针对“登记难”问题,全力攻坚,保交楼项目房屋首次登记率已达99.64%,位居全省前列。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获评“全国便民利民窗口建设成效显著单位”,“登记财产”营商环境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金虎表示,下一步,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两个更好”嘱托,为信阳老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自然资源力量。(图片来源信阳日报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