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奋进力量 投身强国建设——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我市高校引发热烈反响
2025-10-29 浏览量:0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迎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十五五”时期发展擘画宏伟蓝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全会精神如春风化雨,在我市各高校广大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广大师生纷纷表示,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深刻把握其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校师生将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入理解全会对教育、科技、人才提出的重要要求,将党中央的重大部署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信阳农林学院党委书记黄松表示,学校将持续扎根农林沃土,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农林人才;强化科技赋能,以服务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农业强国为导向,聚焦“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紧扣“1+2+4+N”目标任务体系,服务信阳“两茶”等特色产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深化综合改革,聚焦“1+5+N”改革体系,在破解人才培养、科研与社会服务、内部治理等发展难题中激发内生动力,奋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农林大学,为谱写中原大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信农力量。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和‘十五五’规划蓝图,为职业教育赋予了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时代使命。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扎根革命老区的职业院校,深感责任重大,必须将国家战略精准转化为育人实践。”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李森表示,学校将聚焦以下方面发力:一是专业对接产业,动态优化专业设置,重点做强智能制造、智慧康养等专业群,为信阳“工业强市”战略提供精准人才支撑;二是深化产教融合,与本地龙头企业及园区共建产教联合体,推动课程共研、基地共建、师资共享,实现从“校企合作”到“发展共生”的升级;三是强化“双师”队伍建设,实施引育并举计划,既聘请工匠入校,也推动教师赴企业实践,打造技艺精湛的教学团队;四是赋能学生发展,以数字化转型提升教学效能,并将创新素养培育融入全过程,助力学生实现从“能就业”到“好发展”的跨越,奋力将学校建设成为支撑区域发展的重要人才基地,为强国建设贡献信职力量。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发展的宏伟蓝图,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信阳技师学院校长余磊表示,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抓手,持续推进比亚迪学院、毅飞无人机产业学院等特色产业学院建设,强化实训基地育人功能,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同时,学校将进一步拓展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广度与深度,优化“学习—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路径,着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为信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信阳实践中展现技师学院的担当与作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我国未来发展擘画宏伟蓝图。全会强调‘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明确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人才培养。身为电子信息领域科研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干劲十足。”信阳师范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教师徐昱表示,“高校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阵地。我将自觉锚定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勇闯‘卡脖子’难关,深耕原始创新,推动产学研融通,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献智发力。同时,作为师范院校教师,我将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潜心治学、关爱学生,既为学问之师,更做品行之范,立足本职工作,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倾注全力,用行动书写高校教师的忠诚与担当。”

记者:马迎春

编辑:翟存鸣

审读:高原

审核:胡瑜珊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