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长喜 /文
信阳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上,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任俊介绍了我市“十四五”期间文旅工作情况。其中,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引人注意。
任俊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文化遗产保护焕活新价值、实现新发展。在文物保护上,我市牢固树立“保护第一”理念,全省率先颁布实施《信阳市红色资源保护条例》。“十四五”期间累计实施文物保护项目56个、新增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3处,我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14处、省级121处。认真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5599处,总量居全省第五位。
非遗叶雕制作体验
在非遗传承上,我市扎实开展非遗传承人分类培训,建成非遗工坊61家,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2个、省级非遗研究基地和示范性展示传习馆各5家,我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数量均实现新的增长。
为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我市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了活化利用、创新发展。持续加强城阳城址、天湖墓地、黄国故城等大遗址和鸡公山老别墅的保护展示和活化利用,扎实推动鄂豫皖苏区首府创建5A级景区,稳步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信阳段)建设,“博物馆奇妙夜”系列活动入选“全国文化遗产和旅游百强案例”。(图片来源信阳日报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