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 用心守护——记信阳市中医院解放路院区急诊科副主任李依恒
2025-10-16 浏览量:0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野 通讯员 郑思杰

他以医者仁心为信仰,以患者健康为己任,在专业领域深耕不辍,在服务窗口温暖守护。他就是信阳市中医院解放路院区急诊科副主任李依恒。

李依恒坐诊中。郑思杰 摄

2022年年底,郑州方舱医院发出支援号召,李依恒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彼时方舱内物资紧缺、室温逼近零度,他顶着严寒连续坚守三周,高效完成患者筛查、健康监测与心理疏导,双手因反复消毒和寒冷而皲裂,体重骤降,却始终坚守岗位。返信次日,他未来得及休整,便投入高新区新冠临时病房筹建,50余天“以病区为家”,仅在除夕夜请假2小时与家人吃了顿团圆饭。面对人员紧缺、物资告急的困境,他牵头制定诊疗方案,带领团队实现“零事故、零投诉”,累计收治患者近300人次,收到多封患者手写的感谢信,用热血与奉献筑牢了疫情防控的生命防线。

2023年11月,医院启动胸痛中心建设,冠脉介入人才成为关键缺口。尽管身为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职称晋升并无介入专业进修的硬性要求,李依恒仍主动申请前往郑大一附院深造。“个人利益要给医院发展让路,学技术就得学精学透,才能救更多人。”他坚定地说。

半年间,李依恒全身心投入,从器械认知到手术配合,从病例研判到复杂病变观摩,一步步从“心内科小白”成长为能独立完成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的术者。

进修结束后,李依恒并未止步。为进一步提升手术熟练度,他开启了“周末自费深造”模式:每周六清晨5时起床,搭乘最早一班绿皮火车赶往郑州,全天泡在手术室观摩学习,深夜再站3小时返程。铅衣沉重、奔波辛苦,他却说:“多练一台手术,技术就更熟一分;多学一个技巧,对患者就更负责一分。”这份坚持一直持续到2024年年底医院合并,他才结束跨城求学生涯,在院内继续精进,带动团队共同进步。

前不久,一位中年男性因突发心前区不适就诊,李依恒凭借多年急诊经验,初步判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他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在诊室内,他一边安抚患者情绪,一边同步完成心电图检查,携带抢救设备护送患者至导管室,麻醉、穿刺、造影一气呵成。术中患者多次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危重,命悬一线。李依恒在介入团队的紧密配合下,成功开通患者闭塞血管并植入一枚支架。从患者门诊接诊到血管开通,时间节点远优于国家胸痛中心的质控标准。当看到患者症状缓解、转危为安的那一刻,所有的艰辛付出,都在李依恒心中汇成了两个字:“值得。”

李依恒始终视门诊为医患信任的“第一窗口”。他给自己立下铁规:无论前一夜是否熬夜抢救,次日上午必准时坐诊;提前10分钟到岗准备;为方便上班族就诊,他主动增设周末门诊,问询每一位就诊患者都认真细致;遇到老年患者或农村患者,他会用通俗的语言耐心讲解病情,还亲手绘制检查路线图,细细叮嘱;针对慢性病患者,他建立慢性病随访制度,定期提醒复诊用药。在他的带动下,科室制定了《门诊诊疗服务规范》,将“耐心问诊、通俗释病、主动帮办”纳入服务标准。如今,科室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不少患者从周边县区慕名而来,“点名”就诊,为科室、医院积累了“专业、贴心、靠谱”的口碑。

从抗疫“逆行者”到专业“追光者”,再到服务“践行者”,李依恒用坚守与创新、责任和温暖,诠释了医者的价值——不在名利,而在每一次执着的守护、每一次技术的精进、每一次与患者的真诚相待。

记者:袁野 通讯员 郑思杰

编辑:翟存鸣

审读:高原

审核:胡瑜珊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