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方
清晨的固始县蓼城街道第一社区,阳光洒在前不久硬化的背街小巷,几位老人漫步小区游园闲聊,见到蓼城街道第一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马莉走来,纷纷上前打招呼:“马书记,又来转转啦!”这份亲昵,是马莉30年扎根基层赢得的最高奖赏。
从一名普通社区工作者到河南省三八红旗奖获得者,马莉用“铁脚板”走遍社区每个角落,用“婆婆嘴”化解邻里纠纷,用“工匠心”打造幸福家园,书写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
践初心,从“想干事”到“干成事”
马莉刚到社区工作时不到20岁,有人不认可:“一个小丫头能干什么?”她暗下决心:嘴甜一点、腿勤一点、心细一点、脑子活一点,一定能用真心换民心。没想到,30年时光流转,这份初心,伴随着马莉一步步成长为社区的“大管家”、居民的贴心人。
马莉创新推行“网格+物业+警格+医格”多网融合模式,将专业医护人员融入网格体系,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健康服务。每天,网格员的身影准时出现在责任区。“简单问题现场处理,难点问题联动解决。”马莉介绍,今年以来,社区已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36起,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在她的推动下,社区建立“一日一巡、一事一议”工作机制,对群众关注的便民服务、“三资”管理等事项及时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困难,找马书记,准没错!”成为居民的共识。
暖民心,从“管闲事”到“自家事”
真正的基层治理,不是冷冰冰的管理,而是充满人情味的服务。
东门坎有十余户商户长期违规占道经营,成了难管的“钉子户”。怎么办?平时总是“金点子”频出的马莉也犯难。“没有好办法就用笨办法,上门多做工作。”一个月上门近20次,动之以情讲政策,换位思考想办法,商户最终被感动,主动配合拆除。“以前还抱怨马书记‘管闲事’,现在想想真不好意思。”商户说。
老县委家属院“飞线充电”横行,网格员为了整治“飞线充电”甚至经常要与居民上演“游击战”。马莉了解情况后,不仅邀请消防部门上门讲解消防安全知识,还联系相关部门改造、增设了线路,居民用电难题彻底解决。
2024年,社区精心打造了2000多平方米的邻里中心,建成功能完善的一站式综合服务阵地,节庆演出、电影放映、志愿服务轮番进行,一年近40场活动,场场暖在群众心坎上。
聚合力,从“一根线”到“千条丝”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马莉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坚韧,在“穿针引线”中绣出幸福图景。
马莉推动成立了蓼城民间艺术团妇女联合会,凝聚各方巾帼资源,传承优秀文化,开展公益活动。今年端午佳节,联合会举行民间手工艺品义卖,香囊、肚兜、猫头鞋等精美绣品令女企业家们纷纷“下单”,全部收入用于社区的邻里中心老年食堂经费支出。
马莉打造的社区红石榴巷,成为固始县推进民族团结和民生服务建设的典型实践。她组织辖区爱心商户打造“爱心驿站”,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休憩的温馨港湾。她每季度组织“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好邻居”评选,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她联合辖区家政公司开展技能培训30余场,1500余名妇女实现了再就业。
这几天,马莉走访社区的脚步更勤了,“寒露一到天儿就冷了,得抓紧去那几位独居老人家里看看。还有几位大姐,让我帮忙打听工作机会呢……”
记者短评
在平凡中创造不凡
□刘方
社区党组织书记,“小巷管家”。“家”虽不大,却容纳人情百态;工作平凡,却承载民生重托。马莉作为社区当家人,她的工作日常,就是走街串巷听民声,俯下身子解民忧。从整治“飞线充电”到硬化路面,从安装路灯到打造邻里中心,马莉的眼里无小事,只有群众热切的期盼。
马莉身上,最打动人的,是那份独特的温度。这份温度,体现在她感动违规商户时,在她送独居老人紧急就医时,在她边实践边摸索,让老旧社区展新颜赢得省级荣誉、市级荣誉时。
从风华正茂到两鬓微霜,马莉把最美好的岁月都献给了社区。几把头茬豆角、两捆鲜嫩小菜、一盘手工水饺……在居委会工作多年,马莉总能收到居民这样的心意。“他们把居委会当家,把我当亲人,有这份情在,咱还说啥呢,好好干呀!”马莉常常这样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