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里金黄的水稻迎风摇曳,山岭上红彤彤的油茶果沐阳飘香,和美乡村五彩缤纷,秋收时节,光山大地硕果累累,千家万户欢声笑语,人们以希望升腾的喜悦,迎来又一年春华秋实。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习近平总书记6年前亲临光山考察指导时的殷殷嘱托,饱含深情,如同一颗希望的种子,深深根植在93万光山人民心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光山县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为抓手,踔厉奋发,笃行致远。今天,“富裕、活力、和美、魅力、幸福”光山建设日新月异,老区大地全方位发生美丽蝶变。
官渡河
生态强县步履铿锵
草木葱茏,生机盎然,满眼皆是醉人的碧绿。柏油公路在山间蜿蜒,一望无际的油茶树上挂满果实。
循着空气中若有似无的油茶清香,走进司马光油茶基地展厅,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图片和琳琅满目的产品见证着光山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这里曾经是荒山坡,我们引进种植3万多亩油茶,带动3000多名群众就近务工,改变了乡村面貌,也让荒山绿起来,实现了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河南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世法感慨道。
走稳“绿色之路”,光山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5年油茶产业发展目标,改造低产低效油茶林,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延链、补链、强链,形成了油茶种植、精深加工、科技研发、品牌打造、销售物流、产旅融合等全链条产业。全县油茶种植面积已达32.37万亩,年产值11.5亿元,培植各类经营主体747个,全县油茶产业链从业人员达5万人。该县先后获得“国家油茶标准化示范县”“国家油茶科研示范基地”“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中国油茶之乡”等荣誉称号,实现了荒山变“金山”,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群众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芡实池里荡秋光
“既要富起来,更要美起来。”光山,不负青山。
从寸草不生的“石头山”变成果香醉人的“花果山”,这片“绿色银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带领群众走出了美好生活的新天地。
该县打出“组合拳”,推动油茶园往“农游一体化”方向发展,依托油茶园的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等,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吸引城里人来油茶园养生度假、观光休闲。油茶园里栽种油松、桂花、鸡爪槭、特选银杏、红梅等36种植物,形成多层次、多色彩的生态景观;修建了游客驿站、观光栈道,司马光油茶园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通过生态旅游产业增收超500万元。
司马光油茶园
春赏美景秋收果,“卖好油”也“卖好游”,油茶产业不仅成为老区人民的“摇钱树”“幸福果”,也大幅提高了县域林木覆盖率,生态环境越变越美。全县林木覆盖率提高到45.85%,先后荣获“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县”“省级森林城市”等称号。
乡村振兴欣欣向荣
青山叠翠,碧水荡漾,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徽派小楼鳞次栉比,村外稻米飘香,瓜果满园,袅袅乡愁,缭绕着安逸幸福的烟火气。
在文殊乡东岳民俗文化村内,游客们游古街、看民俗、品美食、购特产,个个乐在其中。
这个曾经负债的贫困村,如今旧貌展新颜,已成为声名远扬的河南省“五星”支部村,荣膺“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美丽休闲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等“国”字号桂冠。
铆足干劲,接续奋斗。
“找准‘路子’,才能迈开‘步子’,我们以党建为引领,发展强村产业,带领村民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东岳村党总支书记杨长家自信地说。
学生在司马光小镇研学
村集体成立光山县东岳红色教育培训中心有限公司,打造光山县唯一一家红色教育培训机构。开发“大别山党课别样红”课程,创新“六个一”研学模式,累计开展培训46期1433人次,成为弘扬大别山精神的重要阵地。
东岳实业有限公司整合开发“光山十宝”等特色农产品,在帮扶单位支持下,销售额逐年递增;文殊寺油茶专业合作社流转1900亩土地,发展茶叶、油茶、早园笋、果树等;和美部落物业公司吸纳51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6000元……特色农产品借电商出村进城,销售额连年增长。
“光山十宝”畅销,红色研学火热,东岳村的家底也越来越厚实。目前,全村已培育3家公司、5个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大关;村民人均纯收入增至2.3万余元,比2019年翻了一番,乡村振兴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一枝独秀不是春。
近年来,光山县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围绕“一稻二油三特色”产业布局,规划共辖50个村(社区),总人口约11.4万人,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依托优良的生态资源,打造3个农业产业园、14个市级以上传统村落和近20个农旅景点。
该县聚力打造“光山蓝”优质稻(米)产业,构建集种业试验推广、乡镇片区基地、稻(米)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在全县建设优质稻60万亩,培育了“正礼牌”“四方景庭”“禾园”“豫南杏山”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优质农产品品牌。
田野文化飘香,村落文化激荡,文化“软实力”正成为该县乡村振兴的“硬支撑”。推动“村庄变景区”“农房变民宿”“资产变资金”,华润希望小镇落户槐店乡晏岗村,是华润集团在全国捐建的第19座希望小镇,围绕“双核、一环、两轴、多节点”的布局,规划面积3721亩,145户551名村民直接受益。小镇建成后,将有效盘活区域茶旅、山水资源,协同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绘就“小镇连周边,共走振兴路”的美好画卷。
特色产业异军突起
整齐排列的缝纫机、裁剪机床,工人们忙着裁剪、缝制、压胶、组装……一件件崭新户外帐篷、充气床、睡袋成功“出炉”。
光山县户外装备制造产业园里机声隆隆,产销两旺。河南拓路者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河南天舒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来自浙江宁波和嘉兴,是产业园里户外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它们在全国比对多个抛来“橄榄枝”的地区后,最终选择落户光山。
“光山有优良的营商环境,成熟的羽绒产业积淀大批熟练工人,为企业发展创造了空间。”河南拓路者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坦言,企业“落地开花”,相关部门给出的政策优惠,党员干部每月上门走访,及时解决企业困难。公司将继续加大投入,增设新的生产线,招引同行入驻,抱团发展。
目前,该县全力打造总投资10亿元、规划占地面积229亩的户外装备制造产业园已经初具规模,正在加快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
平煤神马光山新材料产业园现代化车间
埋头实干,争创一流。优质营商环境与企业双向奔赴,一个个产业蓄势待发。
锚定“两高四着力”,光山县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围绕高质量绿色发展这一主线,做强超硬材料、装备制造、文旅研学等产业,打造超硬材料、铸造机床、羽绒服装和户外装备、循环经济4个园区,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向绿而行,产业“焕新”。
厚植新优势,培育新动能。推动全县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户外装备制造全产业链条,羽绒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步履铿锵;建设铸造产业园,实施“智能机床制造强县”,填补了周边300公里无机床产业的空白;平煤神马源网荷储项目有效缓解了高峰供电压力,优化电源电网结构;白鲨针布设备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全球第二;建成“源网荷储”项目6个,成功入选整县“美丽乡村分布式智慧能源系统示范工程”全国唯一试点县;全县可再生能源总发电量6.49亿千瓦时,占比49%,高出全省22.2个百分点。
该县聚焦装备制造主导产业和纺织服装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持续提高产业集聚度,建成大气治理环保装备、平煤神马新材料、长垣飞地经济、静脉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家。
今年上半年,该县地区生产总值132.77亿元,GDP增速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3%,全社会用电量增速4.8%,工业用电量增速38.3%,均位居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7.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0.9%,均位居全市第三。
“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殷切嘱托,催人奋进。光山锚定“两个更好”不动摇,阔步迈向新征程,乘风破浪再扬帆,必将创造新的更大辉煌。(雷江城 盛鹏 /文 徐大迟 晏荣荣 黄辉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