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段黎明 通讯员 刘力娜
豫南秋意渐浓,潢河碧空相映。行走在潢川这片承载千年历史的土地上,处处可见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生动图景:高标准农田里,联合收割机穿梭在金色稻浪间,饱满的稻谷被源源不断地转运至存储地,处处是丰收的喜悦;老龙埂水库畔的荷塘里,低垂的莲蓬间蕴藏着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穿城而过的“彩虹路”蜿蜒伸展,串联起一个个美丽的村庄……
近年来,潢川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当地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笔、以产业振兴为墨,持续推进各项建设与改革,将“水城花乡”的诗意蓝图绘成“城乡共荣”的生动现实。
如今,公园游园遍布潢川,居民幸福感显著提升。全县新增绿化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东湖游园、初心园等36处口袋公园及街头游园陆续建成投用,光州公园、弋阳公园南北园正式开放,为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了更多选择;城市路网持续完善,振潢桥原址复建、工业大道和京九大道“白改黑”提升等工程顺利完工,宁西南路打通、跃进东路建设等项目稳步推进,城区交通更加便捷畅通;通过“五网同构”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养老、教育、医疗、商业等服务逐步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成功构建中心村“10分钟生活圈”和中心镇区“15分钟服务圈”。
产业振兴,古老大地注入新动能
在魏岗镇邬桥水库片区,正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智能化育苗工厂内,绿苗如碧绸延展。该园区依托“六统一”服务模式,推动传统农业驶上科技快车道。近年来,园区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农业设备与管理系统,生产效率与粮食产量稳步提高,成为潢川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标杆。
向南驱车20分钟,便来到付店镇晏庄村的虾稻共作基地。随着豫东南生态水产品养殖基地建成,这片曾因人口外流而趋于凋敝的土地重焕生机。基地不仅带动当地180余人就业、显著增加农民收入,还使生态养殖产量提升20%以上。
继续东行,隆古乡张庄村千亩荷塘宛如仙境。入秋后,村民们俯身采摘莲蓬,眉宇间洋溢着收获的愉悦。春夏赏花、秋季采莲、冬季挖藕,四季皆有收益。依托“莲子经济”延伸出的深加工产业链,小小莲子变身莲子羹、莲蓉月饼等10余种产品,年产值超2000万元。更可喜的是,村里废弃老宅改造成特色民宿,青砖黛瓦间茶香袅袅,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城乡蝶变,从“二元分割”到“美美与共”
在潢川,一条条“彩虹路”正重新定义时空距离。这项精心打造的“四好农村路”示范工程,不仅串联起3个乡镇44个村,更打通了城乡要素流动的“毛细血管”。道路起点处,忠兴粮油公司的运输车满载面粉驶向长三角市场。以往因路况不佳需绕道运输,如今当天即可送达客户。
夜幕降临,黄国故城旁的“小雅村舍”点亮温暖灯火。这片由空心村改造而成的民宿群,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被艺术家赋予了历史底蕴、文化韵味与自然之美。一墙之隔的黄国文创产业园内,欣然工艺品、亿鼎龙雕塑、众旅箱包、首富猫、豫东南云仓等企业纷纷入驻。欣然工艺品与亿鼎龙雕塑公司强强联合,开发具有黄国、光州文化特色的木雕与文创产品,变“枯木”为“黄金”,远销海内外。文化赋能不仅唤醒了沉睡的古村落,还让城乡文明在此交相辉映。
民生为本,幸福写在百姓笑脸上
在弋阳街道美好邻里中心,工作人员正耐心地教78岁的张大爷使用智能手机。“现在能用手机缴水电费、预约挂号,太方便了!”张大爷说。
受益于潢川实施的“碧水蓝天”工程,小潢河、白露河碧波荡漾,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00天以上。
傍晚时分,卜塔集镇六里村的“饺子宴”热闹开席。60多位老人围桌而坐,品尝热气腾腾的饺子与长寿面。“每月都有‘饺子宴’,村干部比儿女还贴心!”村民陈桂兰感慨道。
如今,“三星文明户”“好媳妇”评选已在全县蔚然成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书声琅琅,文化广场舞姿翩跹,文明乡风吹入千家万户。
从“一亩三分地”到“智慧大田”,从“空心村”到“网红村”,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赋能”……潢川县的蜕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更是城乡融合发展理念的深刻诠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潢川县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书写城乡共荣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