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秀敏
9月的风,带着几分凉意,也携着一丝历史的沉重。
每年此时,总有一声穿越时空的警笛,在我们心中长鸣。
这声音,来自1931年9月18日夜晚。沈阳柳条湖畔的一声爆炸,如同惊雷——它炸毁的是一段铁轨,更炸碎了旧中国的沉眠,炸醒了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不屈的灵魂!
从那一刻起,东北沦陷,三千万同胞身陷炼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但也正是从那一刻起,曾经一盘散沙的中国,开始凝聚成钢;曾经沉默的民族,终于发出最后的吼声。
十四年抗战,自此而始。淞沪的血火、平型关的振奋、南京的痛殇、台儿庄的死守、百团大战的雷霆……无数英雄儿女以身躯为盾、热血为刃,在绝望中搏出生机,用“我死国生”的决绝,铸就了一部荡气回肠的民族觉醒史诗。
八十年过去了。今天的中国,已不再跪着。我们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
但我们真的就可以忘记“九一八”了吗?
不。我们不能忘。
“九一八”不是历史书中冰冷的一页,而是刻进民族基因的一道伤疤。它是一面镜子,映照“落后必挨打”的现实;它也是一座灯塔,指引“团结才能胜利”的未来。
当下世界风云再起,霸权依旧虎视眈眈,分裂之声偶有沉渣泛起。我们纪念“九一八”,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铭记教训:唯有万众一心,方能共克时艰;唯有坚定自强,才能不受欺侮。
抗战先辈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悲壮往事,更是一种精神血脉——是不屈的骨气、是自救的勇气,是在至暗时刻仍相信光明的信念。
这精神,应在每一次改革攻坚中再现,应在每一颗中国心里传承。
站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今天,回望来路,我们从苦难走向辉煌;展望前程,复兴之梦仍待奔赴。
前路未必皆坦途,但若精神不灭,便无惧风雨。
又到9月18日。让警笛再次长鸣——不仅鸣于城市上空,更要鸣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愿你不要忘记,愿我不曾忘记。
愿每一个中国人,从那一段深重苦难中汲取力量,从那一段光辉抗争中继承勇气。
以此告慰英灵,以此照亮前程。
山河已无恙,我辈,更须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