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进行时】兴城:产业升级新动能——息县“三城记”之从“龙头”到“链群”的融合之路
2025-08-25 浏览量:0

编者按:水韵千年,古邑新生。息县,这座依淮河而兴的千年古城,正以“水”为脉,以“城”为体,以“产”为翼,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篇章。今日起,本报以息县“三城记”为叙事框架,通过《兴城:产业升级新动能》《强城:营商环境新标杆》《润城:滨水宜居新画卷》三个篇章,全景展现息县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营商环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创新实践与发展成就,勾勒出一座活力之城、生态之城、未来之城的崭新图景。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宇 /文

夏日缤纷,息州大地处处万象竞发,满目皆新。远眺濮山淮水,碧波荡漾,绿意盎然,“两山”理念书写着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近看产业跃升,蓬勃向上,活力涌现,绿色崛起绘就县域经济绚丽图景。

一碗酸辣粉盛满红薯产业全链条,以豫道农业为龙头链主企业,串链成群撑起酸辣粉产业新天地;万亩弱筋小麦嵌入数字大脑,以宏升粮食为头雁企业,科技赋能豫南智慧农谷;一顶帐篷织就户外装备大产业,以行嘉户外为领军企业,延链成群,开拓国际市场,奔赴更广阔的天地……息县正逐“新”而行,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驰骋。

“十四五”以来,息县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聚焦优势产业链群,以科技赋能引领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加快推动产业绿色崛起,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息县篇章。

科技赋能 “农头”焕新

眼下,在位于息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豫道食品智能化生产车间,一盒酸辣粉从原料预处理、自动化调配到无菌包装等全流程生产线一气呵成。目前,整条生产线日均产能可达100万盒,通过PLC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配料精度误差小于0.5%,并采用隧道式杀菌设备确保产品微生物指标优于国家标准。

河南豫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依托科技创新,向数字化加速转型,推动酸辣粉产业从传统生产模式向“标准可依、品质可溯、品牌可信”的现代化产业集群迈进。

当前,息县正坚持产业建设和品牌打造两手抓:一方面,以优质红薯支撑优质豫道酸辣粉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另一方面,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让小红薯逐步发展成为大产业,让更多群众在红薯产业链上分享“红利”。

今年6月,当记者第一次来到位于息县项店镇李楼村的智慧农谷,不禁沉浸在现代农业的奇妙世界:通过宏升粮食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弱筋小麦产业园“5G+智慧农业数字化”平台,6万余亩弱筋小麦的苗情、墒情和病虫害实时监测情况一目了然。

在这片智慧田野里,物联网技术实时传递着作物生长信息,大数据分析平台深度分析海量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种田不仅依靠经验,更可以科技赋能——只需手指轻点,施肥、灌溉、喷药便能快速完成,科学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精准高效。

息县弱筋小麦种植面积达100万亩,年产量约40万吨,覆盖全县16个乡镇(街道),辐射带动农户10.8万户,初步形成以宏升粮食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涵盖弱筋小麦从种植到加工、从研发到检测、从流通到消费的全产业链。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息县瞄准农业现代化战略目标,持续打造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种植基地建设为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专业大户与家庭农场为关键节点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资源整合与产业链重构实现创新发展,让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实现产业绿色崛起的强劲动能。

建圈强链 集聚成群

栖身在一顶户外帐篷下,拥有的不仅仅是生活的惬意,更是一个产业的崛起。

在位于息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河南行嘉户外用品有限公司,一辆辆叉车在成品仓库与货运卡车之间往返穿梭,工人将一箱箱贴着“MADE IN XIXIAN”标签的户外用品装入集装箱。这批承载着息县制造品质的货物,不久将漂洋过海,成为欧美家庭庭院里的休闲装备。

“二期工程正在规划建设,明年计划新增智能仓储系统,力争将交付周期再压缩40%。”该公司负责人许士亮特别提到,息县近期出台的《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从用地保障、技改补贴、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这让我们有信心把更多研发中心迁至息县,打造辐射中部地区的户外用品产业高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当下,息县围绕户外用品、纺织服装产业链,引进泰普森、尚莱户外、行嘉户外、天创、德永佳、阿尔本等企业,建好用好产业联盟,推动产品高端化、品牌化,打造百亿级纺织户外产业集群。

一边是“帐”剑天涯,一边是“智”向未来。在息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核心区,由河南九如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科创产业园拔地而起,朝着集研发、生产、测试于一体的智慧产业高地阔步前行。

走进其中的SMT贴片车间,只见两条松下自动化生产线以每秒0.3毫米的精度进行着“毫米级舞蹈”:防静电玻璃幕墙内,工作人员指尖轻触触控屏,精密元件如训练有素的士兵,被准确吸附至电路板指定位置。

“每块主板要经过1280个元件贴装位点,误差必须控制在0.02毫米以内,相当于在头发丝直径的1/10尺度上作业。”车间主管演示着显微镜下的焊点检测,金黄色焊点排列如艺术品般规整。正是这种极致追求,让这里生产的AI摄像机主板良品率稳定在99.98%,成为国内科技巨头供应链的关键一环。

当前,息县正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链,以九如科技为龙头,吸引上下游关联企业集聚,共同打造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息县招商服务中心主任项文豪表示:“我们将持续聚焦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优化全流程服务,以产业绿色崛起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业态融合 奔赴美好

“息县好物”哪里买?一场场直播带货“火力全开”。“再上30单,最后30单,卖完就下播了。”息县网红“牛厂长”张法新在直播间卖力吆喝着。凭借网络平台,“牛厂长”曾创造出3分钟卖掉8头牛、回款10余万元的业绩。正是乘着直播带货的东风,“牛厂长”的企业从一个规模不大的纯养殖场,发展壮大为集养殖、加工、存储、营销于一体的综合性加工厂。

在息县,直播带货不仅走出了“牛厂长”,还走出了“羊厂长”“鸡厂长”“帽子哥”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直播达人。这些主播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带货,将息县芡实、香稻丸、小磨香油、优质牛羊肉、禽蛋产品等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实现多业态融合发展,显著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

“真没想到,在息县也能看到这么美的‘沙滩海景’、享受日光浴。这沙子又细又软,孩子们玩疯了,感觉瞬间穿越到了海边。”近日,在刚刚开园的息县淮河金沙滩园区,市民严女士一边兴奋地用镜头记录美景,一边向记者分享她的惊喜。

当日,备受瞩目的息县淮河金沙滩园区在风光旖旎的淮河南岸启幕,“潮玩淮水·乐享金沙”大型文旅推广活动也正式拉开帷幕。这颗璀璨的“淮河明珠”,即将成为息县文旅产业新地标,为豫南地区打造一个集亲水、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的全新消暑场景。

近年来,息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科学有序挖掘文旅资源,持续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借助临淮优势,打造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文旅热点,吸引更多游客来领略中原大地的“三山四水”。

水不仅成为文旅之媒,更是兴城之要。息县因水而生,也因水而兴,“黄金水道”通江达海。

在河南瑞航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的现代化车间,机械臂将分段船体吊装至智能焊接平台,随着蓝色电弧光规律闪烁,巨大的钢船骨架雏形初显。

凭借强大的船舶设计、制造、改装和维修能力,瑞航船舶重工成为河南唯一获得中国船级社工厂认证的企业,是拥有海船建造资质的船舶总装单位。今年年初,该公司成功签约20艘120米长的新能源锂电船舶订单。息县造船业正迈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实现产业融合新跃升。

龙湖公园风景秀丽,濮淮大桥飞架两岸,淮河水运千帆竞发,产业崛起乘势而上,当前,息县正聚焦“两高四着力”,深入实施“3+X”工作部署,持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农业强县,不断推动产业园区提质增效,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以产业绿色崛起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两个更好”贡献息县力量。(息县宣传部供图)

记者:李宇

编辑:翟存鸣

审读:何海荣

审核:华唯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