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勇
“原以为要跑七八个部门,没想到在妇产科病房扫码提交材料,出院时所有证件都办齐了。这个‘人生第一件事’的政务服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信阳速度的温暖。”近日,在某医院妇产科,新生儿父亲李先生感慨地说。
新生儿出生后,家长需办理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证、户口登记、医保社保等事项,往往需要奔波多个部门、耗时良久。去年以来,为实现新生儿出生“一件事”高效办理,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联合市卫生健康委、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邮政公司等6部门,全力推进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改革落地见效。
“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改革,通过统一联办标准、打通业务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校验、优化业务流程,将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证、落户办理、医保参保、社会保障卡、产妇生育费用报销、生育津贴发放、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等8个事项集成为‘一件事’,实现一张表格、一套材料、一次告知、一次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办理时间、提交材料、办理环节分别由32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办事效率显著提升。”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负责人介绍。
政务服务的提质增效正悄然改变乡村群众的幸福生活。在乡镇卫生院,新生儿父母无需往返县城,在卫生院内即可一站式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等“人生第一件事”。依托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改革,乡镇卫生院将服务窗口延伸至群众身边。家长只需在妇产科病房扫码提交材料,医护人员协助完成信息录入,同步联动公安、医保等系统完成审核,出院前即可领到全部证件。这种“家门口办大事”的模式,让农村群众尤其是返乡产妇等群体彻底告别“多头跑、反复问”的困境,实现政务服务从“县城办”到“乡镇办”“就近办”的质变,推动基层治理触角精准延伸至每个角落。
作为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乡镇卫生院纳入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办理体系,推动医疗资源与政务资源深度融合。卫生院直接对接卫健部门的出生医学证明系统、预防接种系统,同时与公安户籍系统、医保参保系统实时联通,形成“数据在卫生院采集、业务在系统内流转、结果在卫生院反馈”的闭环。这种“基层机构牵头、多部门云端协同”的模式,打破乡镇层级部门壁垒,倒逼县公安、县医保、县人社等部门与基层卫生院建立常态化数据共享机制,为跨层级、跨领域协作提供可复制的“乡镇样本”。
乡镇卫生院纳入办理场景,对基层工作人员提出“医疗+政务”的复合能力要求。我市各地通过编制“乡镇版”办事指南、开展“卫生院专窗”专项培训,将出生医学证明打印、线上申请操作、政策咨询解答等政务服务技能融入医护人员日常培训,培育出一批既懂医疗护理、又熟政务流程的“全科型”基层服务队伍。这种“能力升级”使基层卫生院从单一医疗场所转变为“医疗+政务+民生”的综合服务枢纽,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的服务根基。
同时,作为新生儿出生的“首接场景”,乡镇卫生院采集的户籍、健康、家庭等信息直接关联基层人口管理、公共服务配置等核心治理要素。通过在卫生院办理出生“一件事”,基层政府可第一时间获取新生儿性别、户籍地址、父母参保状态等精准数据,为乡镇教育资源规划、医疗资源调配、社会保障政策调整等提供实时动态的决策依据。
从市、县城到乡镇,从“多头办理”到“卫生院一站式办结”,我市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改革不仅是政务服务的“微创新”,更是基层治理理念的“大转变”。政务服务提质赋能基层治理高效运行,数据共享正成为跨部门协作的“润滑剂”,可触、可感、可及的暖心服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