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夏季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2025-07-14 浏览量:0

当前,我市春玉米陆续进入灌浆期,夏玉米进入小喇叭口期。受近期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部分地区玉米已发生南方锈病、黑粉病、玉米螟、桃蛀螟、黏虫、棉铃虫、草地贪夜蛾、甜菜夜蛾、玉米蚜虫等多种病虫害。为有效控制病虫危害,保障玉米安全生产,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强调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核心,推行绿色防控与科学用药相结合。

一、综合防控核心技术

坚持农业防控为基础,优先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控措施,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实现病虫害可持续治理。

(一)农业防控:源头控制,压低基数

1.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因地制宜选择适合信阳地区种植的抗性品种,如郑单958、先玉335等。

2.实行合理轮作:避免玉米连作,减少土壤中病原菌和害虫的积累。

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杂草,减少病虫滋生场所和害虫的积累;适时深翻土壤,破坏害虫越冬(夏)蛹室及病菌生存环境。

(二)物理与生物防控:绿色环保,持续控害

1.物理防治: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黏虫、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等趋光性成虫;悬挂黄板诱杀玉米蚜虫。

2.生物防治:在玉米螟产卵盛期释放赤眼蜂,寄生其卵粒;喷施苏云金杆菌(Bt)、枯草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鳞翅目害虫及部分病害。

(三)化学防控:精准用药,及时高效

 科学用药原则:抓住关键防治时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注意轮换用药和合理混配,延缓抗药性;严格按标签说明使用剂量,确保安全间隔期。

1.病害防治:

南方锈病:发病初期立即喷药。推荐药剂三唑酮、戊唑醇等,间隔7天—10天喷施1次,视病情连续防治1次—2次。

黑粉病:重点预防,连作、高肥密植往往发病较重。在玉米抽雄期(最佳防治时期)施药,推荐药剂1%井冈霉素、5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等,重点喷施玉米基部,保护叶鞘。

2.虫害防治:

玉米螟:在心叶期撒施毒死蜱颗粒剂,或喷施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药剂。

桃蛀螟:推荐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与灭幼脲混配效果最佳、或使用甲维·虫螨腈、氯氟氰菊酯类药剂。

黏虫:可使用‌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阿维·高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等药剂。

棉铃虫:推荐药剂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氟啶虫酰胺等。

草地贪夜蛾:抓住低龄幼虫期施药。推荐药剂四唑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虱螨脲等,注意合理添加助剂提高药效。

甜菜夜蛾:在幼虫孵化盛期(清晨最佳)及时用药。推荐药剂25%灭幼脲乳油、唑虫酰胺等新型杀虫剂。

玉米蚜虫:发生初期及时喷施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

二、关键操作注意事项

安全用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程。施药时间应避开高温强光时段(建议上午9点前或下午5点后),防止药害发生,保障操作人员安全。

喷药质量:喷洒务必均匀周到,重点覆盖玉米心叶、叶背、雄穗、雌穗及田间杂草等害虫主要栖息、取食和产卵部位,避免漏喷。

抗性管理:必须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避免连续单一用药,有效延缓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精准用药: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推荐的使用剂量、浓度和方法施药,严禁随意加大用量,防止农药残留超标和环境污染。

安全间隔期:注意所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强化监测预警

各级农技人员和种植户应定期深入田间开展系统调查和巡查。重点关注苗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等玉米关键生育阶段的病虫害发生动态。一旦发现病虫害点片发生或达到防治指标,务必立即采取精准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严防病虫害大面积扩散蔓延。

通过全面落实以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特别是强化农业基础防控、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科学精准使用化学农药,并辅以严格的田间管理和监测预警,可有效控制信阳市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危害,最大程度保障玉米稳产增效和品质安全。(雷海霞)

来源:市农科院植保所

编辑:翟存鸣

审读:何海荣

审核:华唯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