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晶晶/文 徐毅恒/图 徐毅恒 汤友猛 见习记者 彭佳宁/视频
刘国锋是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认可的制茶大师,也是信阳文新毛尖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技术副总经理。春茶季是他最忙的时期,从收茶到制茶,从做绿茶到做红茶,总是没个空闲。
记者第一次见到刘国锋,是在正午时分浉河港郝家冲茶叶鲜叶市场。
“这鲜叶打得可以,大小匀称。”在几个绿色的临时大棚下,排了一列拎着大筐小筐的卖鲜叶的队伍。刘国锋就站在一张简易的桌子后面,穿着车间工装,戴着塑料手套,捧起一把鲜叶细细闻一下,再把手从侧边插入筐子底,翻看下面的鲜叶质量如何。不到10秒,他报出鲜叶价钱,篮子被移到旁边称重,随后又开始给下一份鲜叶估价。
长长的队伍一直在往前推进,后面不停地又有前来卖鲜叶的茶农加入进来。刘国锋在这儿一直站到18时。一车车的鲜叶被送到工厂加工,他是第一个把关的人。
“我闻着这鲜叶香,感觉浑身都是劲儿,尤其是看到从附近高山上采下来的带着金黄色的鲜叶时,恨不得立马做出一杯好茶!”提到收茶,对他来说,兴奋多于辛苦。
第二次再见到他,是前天在茶山上。刚淋过雨的茶树下,泥土还湿润着。“这是及时雨啊,虽说按茶叶周期算是二采,但前段时间旱,一些茶树没萌芽,这新出的鲜叶香气和滋味不低于雨前茶。”他顺手摘起一个芽头放进嘴里,“这才冒出来的芽头,不发涩,做绿茶还行。”
他懂绿茶的香,也懂红茶的香。
下山到茶室,他为客人泡了杯自己新做的“观红”红茶。“在我看来,信阳红茶的特点是:红茶不红,茶汤是带着金黄色的光泽,有蜜香。”他用白色的盖碗泡红茶,把茶汤滤到透明的玻璃杯中,光线透过杯子,似乎有光在流动。
“做红茶需要发酵,我们信阳茶叶品质好,发酵前要把茶叶进行3次揉捻,让茶叶里面的香气充分释放出来。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我们才做红茶,保证茶叶的品质。”他从2009年开始研究红茶,是信阳第一批投入信阳红茶研发的茶人之一,他带领公司团队到福建、安徽、云南等地考察、学习红茶制作工艺,邀请知名茶学专家亲临信阳现场指导信阳高香红茶的研发工作。
由于北方茶叶独特的品质,照搬原有的红茶生产技术根本行不通,开发过程遇到了诸多难题。他与研发团队反复试验,积累数据,最终克服重重阻碍,成功研制出独特的信阳红茶,丰富了信阳茶品类。
传统的信阳茶味道浓郁、香气足;而在他看来,如今的年轻人更喜欢清淡、有花香的茶水。“我们要培养起年轻人的饮茶习惯,做他们也能接受的茶。”他耐心地介绍他们的新品研发,“我们做的快消品信阳毛尖茶,汤色亮、香气高、味道不苦不涩,在网上直播间里很受欢迎,一次就能走货8000多箱。”
刘国锋年近50岁,正当壮年,提起茶叶的跨界发展,他信心满满。“与其他茶类相比,信阳毛尖的价值在攀升,市场认可度也高,跨界联合丰富了茶产品,更开拓了新市场。”他说。
从做传统茶,到红茶、茶饮,茶香绵绵不断,他的爱茶做茶之心从未变过。“茶叶是我一生的事业,只要不断创新和改进工艺,就能作出人们喜爱的好茶。”他希望,信阳茶香能越飘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