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韵报魂,激发我兴趣的美好记忆
徐生力
盛七十五芳名,信阳妙笔留青史。
挑数千言锦字,日报雄文得众心。
信阳日报与共和国一起走来,七十五个春秋,七十五个辉煌。真正与你相识,是从1983年毕业参加工作以后的事。自此,指导着我的工作,影响我的业余爱好,直达一生。
四十年来,工作上,我在邮政局从事新闻宣传,受权威性党报扶掖,进步成长,自不多言。仅就散文、楹联创作以及书法爱好、个人兴趣等方面,被日报关注有加,谈谈一些感受。
我爱书法,先从信阳日报报头说起。
信阳日报,我第一次看到的是集鲁迅的字,可能从他的手稿里选取了“信阳报”三个行书字,做报头。印象中,那时,周三报。报纸比现在的小一半,四个版面。大约两天一期,周末停刊。
后来,升为日报,版面增至八个版。创刊号请省书协主席陈天然题的字。淮滨乌龙酒,也请他题字。酒卧乌龙无量寿;梦怀金谷几分香。旗下的无量酒,协办纪念日报创刊75周年,似有老早的巧合和预示吧。
信阳日报是信阳对外的一扇窗户,也是信阳的代言人。报头书法,尤为重要,不可随便。随之改为由时任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的题字,使用至今。可谓顶级水平。
三次报头,当然,褒贬不一。叫我说,鲁迅的字,线条简洁,运笔自然,删繁就简,给人以自然天成、沉静悠稳的美感。毕竟是集字,缺乏的,是一气呵成的精气神。陈天然用画家的笔画字,为充分展现个性与激情,长锋用笔,善用浓墨,字迹醒目,夺人心魄。龙飞凤舞的陈字,用在庄严的党报上,有失其尊严。而沈鹏的字,将技法与思想、学养、才情融为一体,技进于道,达到抒情悟理的高境界。我认为,最理想的,还是沈字。沈公擅长的是草,信阳日报是他题字中少有的上乘之作。可见,其独具匠心。信阳日报当引以为荣,信阳人当引以自豪。
寒窗时问字,素月正挥毫,起来磨墨花盈砚;模楷见精神,流行归造化,看去临风气若虹。二十多年前,日报批了一个书画栏目,每期介绍一名信阳籍书画名家。在全省地市级党报副刊中,颇有影响,受到省委宣传部的口头表扬。此时,我主攻小楷,在全省大赛中两次入展,并获奖。以此加入了省书协,被省书画院聘为特聘书法家。报社于是以四分之一版的版面,将我的书法精选三副,配上著名书法家周斌先生独到的点评。更加引发了我的书法兴趣,《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专业书法刊物,相继发表了我的作品。
再说说散文。散文,如潺潺溪流,悠悠扬扬间,绘尽世间百态,尽显文字之美,思想之光。
我发表文章,处女作《党风“三症”》小议论文,于1983年底在《信阳报》上发的。信阳日报可以说,是我从事文学创作的启蒙老师。纵横胸次,散落毫端,一挥一画皆筋骨;书满兰堂,灯悬鹤几,时雨时晴是性情。此后,爱看报的我,便将所感所想,写在方格里,向报刊投稿。由读者渐渐成为作者。最多的,当然还是信阳日报。我的名字变成铅字,当数信阳日报为最。
我所在的单位,每隔两年举办一期通讯员培训班,大都请信阳日报的资深编辑授课。还有,报社举办的培训班,我都参加了,并有机会与编辑讨教。尽管不关散文的事,但文章的道理是相通的。写通讯报道之余,偶有散文边角料,便投给编辑,走了不少捷径。人熟,无疑多吃了二两盐。
特别是,2011年11月30日,信阳日报于六版整版,以《中国邮政作协会员徐生力》通栏,编发了我的《毛病都是惯出来的》《爱情银行》《恩师的软肋》等6篇散文。为我加入市级作协,以及后来的省作协奠定了基础。日报百花园,成了我们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里面有我许多良师益友,时时启迪着我,文思泉涌。
最后关于对联。对联,凝炼智慧之珠玑,彰显文化之瑰宝。
我爱对联,仅次于书法。因为,小时候好写字。过年写春联,书法于是派上了用场。但对联,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等老的年年写,没点新意。便自己琢磨着,从传统的对联,加上时代的印记和自己的想法,嫁接了不少新的春联。如:东风有信冲天乐;喜雨登场满世欢。习习春风新岁出;盈盈喜气利时来。飞飞兴雨祥龙舞;飒飒迎风紫燕回。
时雨润物,朗月照人,清芬展寸心,一缕幽香随鹤放;自叶流根,如鉴临水,逸韵留双鬓,两行劲节起龙吟。信阳日报编辑混熟了,近水楼台,每逢春节前,便向我约稿,创作的激情一发不可收。平常有结婚的,搬家的,还有祝寿的,找我写。贺年,添寿,迁乔,为之喜也;
多正,或行,偶草,出自天然。对联创作的路子,越走越宽。对联,虽是微型文学,但它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天对地对大千世界;达志达情达半百人生。
2013年4月15日,信阳日报记者张继疆先生采访我的:《平的人生仄的联——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徐生力》,报社用了一个版面发了出来。对出谁能比,落斧开门分两半;敲吟独自惊,同光表异合双关。10年后,市文联、作协成立市楹联学会。就是因为受此前报社的鸿篇,产生的影响,而推荐了我,任首届楹联学会会长。
日报七十五载,记录了信阳时代的变迁,见证了国家的成长,是我们共同的记忆与骄傲。借你七十五华诞之际,我以一首小诗歌之:
雄鸡啼晓踊争先,七十五年珠贯联。
以厚民生情总系,唯崇党性梦相连。
流行当代成铅字,日报往时多变迁。
遍访人间无小事,真然靠得岂能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