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乡情
2024-12-25 浏览量:0

指尖上的乡情

杨俊伟

这么多年过去,我还是喜欢读《信阳日报》,原来是那份浓浓的乡情让我如此眷恋。

和《信阳日报》结缘,至今也有三十多个春秋。上世纪九十年代,父亲做村干部,村里订阅了一些报刊杂志,父亲不时地从大队部带一些回家,其中有《法治世界》《妇女生活》之类的杂志,还有《河南日报》《信阳日报》等。对一个乡下孩子来说,长期生活在封闭的世界里,是多么渴望看看外面的风景,这些报刊无疑缓解了我成长中的焦虑。尤其是捧读《信阳日报》时,一旦看到跟我们明港镇有关的消息,我就迫不及待想跟家人分享,我们身边的人和事都能上报纸了,这在我心目中是了不起的事,希望自己今后有一天也能够在上面留下自己的文字。

2004年我大学毕业,选择回家乡任教,去了光山县孙铁铺高中做了一名语文老师。在这里,学校给予老师们有一项福利,就是订阅了很多报刊杂志供我们阅读,当然也有《信阳日报》,茶余饭后,翻翻报纸,和办公室的同事聊聊天,就着一杯信阳毛尖茶,感受岁月的缓慢静好。今天想来,那是一段充满愉悦的时光,一张张散发着油墨芬芳的报纸充盈了那些单调乏味的日子。那时的我住在学校给年轻老师分配的教工宿舍,远离闹市,也没有电脑电视的侵扰,没有晚自习的夜晚,我喜欢一个人呆在办公室,把白天没有来得及细看的报纸翻了又翻,看各个县区的新闻,也看上面的文学作品。如果有感而发,我还会在本子上写下当时的思考,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后来一个机缘,我离开家乡去了南方,在深圳特区的讲台上继续传道授业解惑,离信阳远了,离心爱的《信阳日报》也远了。不读报的日子,竟有几分落寞,但我还是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动态,渴望了解信阳的消息。

2014年我的散文入选了《2014年度信阳散文》,由此结识了时任信阳散文学会会长的温青老师,他是一个热心肠的文人,温老师把我拉进了信阳文学交流微信群,在这个群里面,经常可以看见一些文友发表的文章,有些是在《信阳日报》副刊发表的文艺作品,有时《信阳日报》副刊编辑也会在群里约稿,给大家提供发表文章的平台。

2019年临近中秋,温青老师在文学交流群里为《信阳日报》组稿,我也投了一首关于中秋的小诗《中秋午后的阳光》,没有想到被编辑老师选发,看着自己的文字终于发表在家乡的报纸上,我难掩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不知不觉间,离开家乡十多年。幸好现在有了《信阳日报》数字报,即使不能如当初一样手捧报纸翻阅,但只要有时间,我只需要打开手机,指尖轻轻滑动,打开一个个设计精美的版面,尽览信阳本地真实丰富的信息。打开报纸,就打开了观看家乡的一扇门窗,让我得以慰藉深夜难解的乡愁。报业有句行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我最喜欢《信阳日报》的副刊,习惯了在业余时间拜读学习《信阳日报》发表的散文、诗歌、小说、评论等,也常常看见我熟悉的文学前辈的名字,陈峻峰、李胜志、温青等老师的作品让我受益匪浅。

如今纵使身在他乡,依然有《信阳日报》的陪伴,让我感觉自己并没有远离信阳。仿佛时光又倒回到二十年前,我在小镇教书,读《信阳日报》,品信阳毛尖,那是我心目中生活最安宁美好的模样。

(作者系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附属龙岗园山学校教师)

编辑:翟存鸣

审读:何海荣

审核:陈晓军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