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皆入戏 苏绣登上话剧舞台
2024-06-03 浏览量:0

“要是一代又一代的绣娘,总在做同一件事情,可能会忘记为何而绣。” 6月2日,非遗传承融合剧《情丝万缕——不息》剧场版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首演,舞台上,刺绣大师姚惠芬思索着,呢喃着,“我到底在绣什么?我想表达什么?”她与古人对话,与古画对话,在日日夜夜中求索针线的创新表达,终将苏绣绘成一幅生生不息的画卷。

为何而绣?剧目一开场,与苏绣相伴一生的姚惠芬发出疑问。“我觉得刺绣应该发展,如果绣娘是鱼,刺绣的发展就是水,水若少了,鱼儿就只能生活在水洼里,水若枯了,鱼也就没了。”从绣娘到艺术创作,从复制画面到“丝线”表达,百年前的针神沈寿、八百年前的李嵩与她身处同一方舞台,在作品《骷髅幻戏图》中,苏绣该何去何从?

最终,姚惠芬完美再现了《骷髅幻戏图》,融苏绣所有针法于其间,作品展于威尼斯国际双年展,引起轰动。也划开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让刺绣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我们的经济、人文历史传承了几千年,非遗的传承路径还是很传统的。所以我也想尝试让它破圈与融合,便想到了做话剧。”该剧出品人邵怀华说,“话剧也是当下年轻人比较喜欢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用年轻人比较理解的方式来传播非遗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苏绣是苏州非遗最典型的意象,也是非遗破圈的第一步。”

看完剧后,“00后”徐沁宇有感而发:“我觉得这种题材非常好,对我们不太了解这种非遗的青年是非常好的,也是非常值得大力宣传的。通过这部剧我也了解了苏绣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苏绣匠人沈寿的故事等。”

“在我的印象里苏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感觉非常厉害的一种艺术形式。但看完这部剧,我感觉刺绣也不简单,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剧中的每一位演员都把角色演绎得很精彩,把每个角色的性格都表现得很到位,故事的原型姚老师也很厉害,无论遇到怎么样的困难她都没有放弃没有退缩,反而是努力去越过重重坎坷,最后取得成功,看到剧中的那一幕我真的很感动。”12岁的葛沁辰感慨道。

该剧源自1908团队去年9月创排推出的短剧《情丝万缕》,今年团队将剧本再度打磨,将原来的短剧改编成90分钟的剧场版。在保持原剧本核心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对故事的情节、人物、背景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丰富。

该团队旨在探索戏剧与苏州文化融合呈现的更多可能性,致力于打造一支独具苏州本地特色的内容创作团队,以苏州一台戏为起点,将非遗、文物、苏州文化,以新兴青年的思路和青年人喜欢的形式向更多的受众传播,带领青年在内心播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苏报融媒记者 罗雯 实习生 李承璇 文/图/视频)

来源:引力播

编辑:翟存鸣

审读:何海荣

审核:陈晓军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