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家乡共出彩】“新战场”上立新功——信阳市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风采录
2024-03-25 浏览量:0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邹乐 文/图

在南湾湖深处,藏着一处绝美小岛。从上空俯瞰,小岛宛若一只展翅开屏的孔雀镶嵌在碧波万顷中,故名“孔雀岛”。春分时节,柳丝如烟,携家人、约好友,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这没有天花板的地方,一起露营、沙滩、烧烤、篝火,尽享自由时光,好不惬意!

“孔雀岛露营基地项目,从建设到运营,仅用了半年时间,目前已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地。”3月22日,信阳首届“十佳兵支书”、浉河区董家河镇陈湾村党支部书记曾庆辉高兴地说,我们村越来越美,乡亲们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昔日军营枕金戈,今朝乡村摆战场。在信阳乡村振兴的舞台上,优秀的退役军人立足家乡热土,不忘军人本色,活跃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成为加强基层治理、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的“生力军”。

“兵支书”化身“领头雁”

说起曾庆辉,他可是十里八乡交口称赞的“兵支书”、当之无愧的“最美退役军人”、村民心中的“领路人”……这些沉甸甸的荣誉背后不仅是他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勋章,更是不忘初心的坚守。

1984年出生的曾庆辉是土生土长的陈湾村人,13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养成了吃苦耐劳、坚韧果敢的军人作风。退伍后,曾庆辉被安排到黑龙江省绥化管理局工作,可是心里却总是空落落的。2017年9月,经过深思熟虑,他和同为军人的妻子毅然决定:辞掉工作,卖掉婚房,返乡创业。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农业投资见效慢,经过几年的艰辛摸索、不断实践,成立了智善、狐仙洞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在新赛道上慢慢有了起色。

为了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曾庆辉先后当选陈湾村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发展村集体产业,围绕水墨茶乡、智善康养,吸引城里人到村里开办民宿、采摘园等。

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将火爆全网的露营经济引入乡村旅游产业集群,探索“村集体+企业+运营”的项目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孔雀岛露营公园、得一净土茶庄园等,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换挡升级。如今,村里的产业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近26万元的收益,有效解决了500人次群众务工和增收的问题。

“群众的事无小事,办好一件是一件。”这是曾庆辉的初衷。公正处理沉积10余年的信访事项,调解4起因宅基地问题上访告状多年的纠纷,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子、孝心家庭典范”评比活动,孝善敬老信阳菜宴活动,成功举办四场晚会,协调社会捐赠累计20多万元。

“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压力,也要带领更多的乡亲一起脱贫致富……”抱定一个信念,曾庆辉硬是从一个毛头小伙成长为众人有口皆碑的“好村长”,点亮了乡亲们勤劳致富的希望之灯。

“故乡情”点燃“新引擎”

“蔬菜在水里也能生长,真的太神奇了!”

“居然可以一边种菜一边养鱼,真有趣。”……

3月22日,位于平桥区的马妈妈家庭农场水培蔬菜种植大棚内,一群前来研学的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体验着水培蔬菜种植。

“我们用水培技术种出来的蔬菜,不仅外观整洁鲜亮,而且更加符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口感的追求。”马妈妈家庭农场农场主、平桥区金实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超认真地介绍着,“省工、省水、省肥,环保又经济,作物不喷农药,是真正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益的“三高”食品呢。”

初见马超,个头不高,言语间透露出踏实能干。他曾是一名服役8年的老兵,荣立过一次三等功、三次优秀士官。2011年退役后,留在上海打拼,他的商业头脑开始崭露头角,在上海浦东某房地产经济事务所担任经理一职,带领公司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年薪可以拿到50万元。

可谁都没想到的是,此时他却决定放弃这份收入可观的工作,回乡创业。

“一次次地探家,都没能看到家乡的变化,更没能看到父老乡亲们脱贫致富的笑脸。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退役军人,我希望回到家乡,把在大上海的所见所闻带给家乡的父老乡亲。”马超回忆道。

没有像样的路,马超就一车一车地拉石子铺垫。石子路修好了,原本崭新的三轮车却报废了。缺少技术指导,他遍访潜江、洪湖等水产养殖成规模的地方一一取经,硬把自己逼成了专家。

靠着勤学苦拼过了难关,流转的土地变成稻虾和藕虾塘,种上水果甜玉米等经济作物,成立了金实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特色种养殖上闯出了一片天地。同时,拓展农旅结合,做足三产融合文章,打造了以农业劳动教育和党建知识教育为主题的实践基地。

“帮助乡亲们致富是我的心愿,如今,我对发展现代农业有了些心得,乡村振兴就是我奋斗的新‘战场’。”马超在心里给自己立下军令状。

从2017年至今,他的合作社一共带贫全镇526户贫困户脱贫,近两年都取得了年净利润300余万元的好成绩,也给周边5个村带来一年近4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村容美了,口袋鼓了,村民笑了,马超的脚步却未曾停歇。“乡村振兴到了关键时期,退伍不褪色,我必须冲锋在前,尽全力把产业做强,帮助更多的老乡过上好生活。”他眼神坚定地说。

强党建做足“兵文章”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而退役军人是重要的人力人才资源。

作为革命老区、兵员大市,我市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详细制定退役军人及军属投身乡村振兴规划,遴选创业典型,加大扶持力度,形成品牌效应,释放人才引擎的强劲动力,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微风不燥,春光正好。3月23日,漫步商城县河凤桥乡田湾村,梯田蓄翠,塘堰留银,花海田园,轻舟画舫,让人仿佛置身于大公园中。

多年前,田湾村还是破旧落后的贫困村,如今依托独特的区位、民俗、人文等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农业+文化+旅游+康养”等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成为周边“一日游”“漫生活”的集散地,先后被评为“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基本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等。

​田湾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张太新功劳可不小。1984年退伍后,40年来始终扎根故土,投身家乡建设。他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夯实党建强基础,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拓展“美丽乡村+”的发展格局,建成光伏电站5组,年发电量约33万度、收益30余万元,每年为22户脱贫户每户分红3000元,村集体稳定增加收入20多万元。

“目前,我们村形成了‘村有实体经济、户有增收项目、人有致富门路’的产业发展格局,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以上。”张太新自豪地说。

田湾村的蝶变只是我市退役军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固始县郭陆滩镇青峰村党支部书记许义昌,光山县孙铁铺镇江湾村总支部书记江世学,潢川县马湖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唐军……就是这样一群老兵,他们退役不褪色,立足基层、一心为民,擦亮了乡村振兴“兵招牌”。

选准一个人,改变一个村。据统计,2023年,全市3531个村居(社区)担任“兵支书”“兵主任”的退役军人有576人,占比16%,其中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的就有544人,凝聚起基层党组织致富带富的强大力量。

“兵支书”“兵主任”“兵委员”“排头兵”们的拳拳初心,是扎根乡村建设的决心。他们将与生俱来的桑梓情怀,“发酵”成振兴家乡、带领乡亲增收致富的责任使命,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上再立新功。

记者:邹乐

编辑:翟存鸣

审读:何海荣

审核:徐立明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