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道前行!今天,苏州校园书院添新丁
2024-01-30 浏览量:0

1月29日,苏州市实验小学校“启道书院”正式揭牌,“小学校 大先生——弘扬教育家精神学术研讨会”同时举办。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苏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周志芳为“启道书院”揭牌。

启道书院为苏州市实验小学校校内新辟空间,建筑面积650平方米。作为集研究、学习、交流为一体的教师成长空间,启道书院是校内4个名师工作室和6个学研共同体的主要活动场所,同时供兄弟学校教师联动交流所用,将实现一线教师从单一的学术专业发展向全方位综合素质发展,从一般技能素养发展走向更高精神素养发展,从一位教师精英化发展向群体教师个性化发展的升级。

走进书院,一面面书墙翰墨飘香,现代化的空间设备方便阅读和讨论。上午的揭牌仪式就在这里开启。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当代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以视频的方式祝贺启道书院成立。他勉励教师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做贡献,为培养爱党、爱国、爱人民,有家国情怀、真实本领和敢于担当的一代新人做贡献。

顾月华寄语启道书院成为成就广大一线教师实现学术成长、精神成长、专业成长的载体。她强调,新时代的“大先生”需要具备开放的格局,教师要走得下讲台,走得出校门,校、家、社三位一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新时代的“大先生”应不断提升研究素养,研究教育规律,研究学生成长的规律,聚焦学生的终身发展;新时代的“大先生”还需要有淡泊名利、潜心研究,坐得住“冷板凳”的特质,要蹲下身子,读懂学生、安心从教。

周志芳指出,要以系统的观念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本质内涵,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认真思考和回答“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课题;要以实干的精神系统推进教育家精神落地生根,全市教育系统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民心为心”思考教育,与师生家长心连心,诠释好、体现好教育家精神;要以率先中争先的理念推动涵养教育家的生动实践,希望教师们深入探索、研究“教育之道”,把握“育人之本”,为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开辟出新的实践路径。

苏州市实验小学校党委书记葛戴丹表示,实小人将以启道书院为载体,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师能,开发以提升教师学习力为目标的培训课程体系和专业发展评价体系,全面推行“学-研-行”融合的校本专业发展模式,以此引领全体教师躬耕教坛,心怀担当,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当“四有好老师”,做好“四个引路人”,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为教育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闻链接>>>

120年实小历史与新时代对话,做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大先生

早在1905年,苏州市实验小学校在姑苏城南书声启道,开启了中国新学之路。截至今年,苏州市实验小学校已有120周年办学历史,前后涌现出了杨保恒、俞子夷、吴研因、施仁夫、黄寰清、庄杏珍等多位心系教育、敢为人先的“大先生”。他们在育人之道上的开拓与探索,为新时代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小学校 大先生——弘扬教育家精神学术研讨会”上,苏州大学师范学院院长、教授陈国安主持《师说“教育家精神”》论坛。苏州市实验小学校的5位青年教师代表从校史上的教育名家说起,在这些“大先生”身上寻求教育家精神的精髓与内核,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思考一线教师如何成为“大先生”,如何践行教育家精神。

阅读了校史后,骨干教师陈晓超介绍了实小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施仁夫,从1922年1月到1945年12月,他与学校一同经历了战火纷飞的时代。在抗日战争中,施仁夫不惧危险,亲自护送学校重要档案资料至郊外,还根据低中高不同学段进行相应的防卫常识、医药常识、救护常识、爱国故事等教育,以及体格训练、劳动训练、俭约训练等,以适应战时需要。学校两度停课,又艰难复课,他时刻心系儿童的教育,关心国家的命运。让孩子永远有课堂,让国家永远有学校。

语文老师贾银霞介绍了新中国首任教育部初等教育司司长吴研因,任实小主事期间,他继续组织教师推行初等教育的改革实验——成立了“三尚市”,三尚即“尚智、尚仁、尚勇”,这种儿童自治组织在当时影响颇为重大。吴研因在中国现代小学语文教育改革领域的贡献尤为突出:他主张以心理学为基础,推行语文教学序列化;他以儿童本位思想为指针,积极吸纳变革时代的新思想,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倡导教材文字实用化,将故事、戏剧、山歌、谜语等文学形式引入语文教材,倡导小学语文教材的儿童文学化……

“我们在教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着很多不完美,研究的过程就是做检查、找证据、得结论的过程,最终根据得到的结论来优化自己的教学。”在数学老师王逸骏看来,大先生的内核就是“实验精神”。实验,并不是教师的单打独斗,而是敢于实验的老师与充满探究欲望的学生的一场双向奔赴。教师在一次次的实验中求索创新,学生在一次次的实验中破茧化蝶,双方互相成就,彼此遇见更好的自己。

班主任项佳说:“我想每个孩子都应该是一头花格子大象,当我们用和他们一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世界,就能守护每个孩子独特的色彩,守护成长。”孩子们的成长总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可以不必是那个说教者。只需要站得比他们高一点点,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改变。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事情的结果,还会有思考的路径,解决的方法,是那些可以让他们慢慢独立起来的东西。

社团课程管理老师陈玲分享,学校社团课程数量将近100个,学生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在社团课上充分地探索,从而寻找和成为他自己。为了实现社团的意义,实小老师们做了做跨学科课程和综合性课程的尝试,开发了项目式学习,学与教方式的变革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深度学习。

随后,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成尚荣作了主题为《小学校大先生:教育家精神的弘扬之道》的学术报告。“每名教师都应该成为大先生,大先生的成长沃土就在教学生活中。”成尚荣倡导教师们树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负担起教育富国、教育强国的使命。“气质润心、因材施教,胸怀天下、以文化人,乐教爱生、敢于创新……”

在他看来,这些都是教育家精神塑造的关键词,无论校园大小、学段高低,都可以出现大先生!

(苏报融媒记者 袁艺/文 通讯员 日成/摄)

来源:引力播

编辑:翟存鸣

审读:陈晓军

审核:刘翔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