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河南省公共文化实践,3月28日,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实践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在信阳市光山县召开。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原一级巡视员康洁,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时明德,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二级调研员程建立,中国文化报驻河南记者站站长陈关超,信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任俊,光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王廷辉,洛阳师范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院长、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秦永超,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直属党支部书记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马艳霞,信阳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国东副教授以及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各基地负责人等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秦永超主持。
王廷辉表示,近年来,光山县在推进乡村振兴路上争先进、谱新篇,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产粮大县、中国羽绒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油茶之乡、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10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同时,光山依托文旅资源,创新方式举办大型主题文化活动,塑造了特色鲜明的文旅品牌形象。在文旅部、省文旅厅以及清华大学文创院的指导与支持下,光山县成为全省文产特派员制度试点县,围绕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先行实施“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积极探索出以文化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
程建立指出,公共文化研究中心是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的智囊机构,为更好服务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一要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的正确政治方向。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三要坚持以法律法规制度为保障。四要为推动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康洁表示,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从2016年起,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以公共文化第三方评估为重点,大力开展公共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在全国率先开设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设计河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当前建立基层实践基地,是公共文化研究中心落实党中央调查研究工作部署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是积极服务地方实践的重要工作,希望中心和地方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依托实践基地平台搭建合作桥梁,在人员培训、案例挖掘等方面深度合作,探索河南省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
会上,康洁作了题为“多举措推动河南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时明德作了题为“以实践基地创新发展为引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对新建立的光山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基地、巩义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基地、新郑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基地、兰考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基地、焦作市解放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基地、许昌市建安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基地、灵宝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基地、周口市文化馆基地等8家基地进行了授牌。
当天下午,与会的15个基地围绕高质量发展、公共文化空间、乡村文化建设、社会力量等主题分享了各自基地的公共文化创新案例,并由专家进行了统一点评。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随后与会人员还将前往光山县颖园城市书房、司马光小镇等地进行现场观摩。(朱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