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国务院牵线搭桥苏州对口合作信阳,古有信阳籍春申君封地于江东吴地。
春申君何许人也?春申君黄歇是黄国贵族后裔,以礼贤下士、门客众多而著称。在楚国政坛三十年间叱咤风云、政绩卓著,春申君促进了楚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的碰撞融合交流。
“淮甸风和两袖轻,春申遗址向柴荆。盈门珠履今何在?列座琼裙未足名。频见饥鸟啼蔓草,时闻鸽鹆话山城。
早知富贵难长久,不羡连云甲第荣。”清乾隆七年(1742)九月《光州十景》石刻中描述的《春申遗宅》,出自今潢川。
“黄歇为太子完的继位以及他日后的赫然崛起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太子完继位后称楚考烈王,黄歇时任令尹(相国)并得到‘春申君’的封号和淮北12县的封地。2200年前,光州(今潢川)不仅是春申君的封地,而且是他的家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牛长立告诉记者。
潢川在历史上称为黄国,在汉代称为弋阳,唐代时期称为光州,一直是州治所在地,民国以后建立了行政公署,一直到1952年。潢川历史悠久,英雄辈出。历史上,潢川长期为豫东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河洛重镇,吴楚上游”之称,更是“莫道楚乡风物陋,文章屈宋到如今”的人文荟萃之地。
在潢川县人民政府后院内,潢川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涂白亮讲述了春申旧宅的故事。1930年,吉鸿昌将军率部驻扎在潢川,在专署院后内的春申君墓旁建立了春申君墓碑,墓碑上除了“春申君墓”四个大字外,还注明“春申君家居在此”。2010年,春申君墓迁移至潢川县城西约6公里隆古乡的黄国故城院内。
黄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大甲时期,黄国存续跨越商周至公元前648年,被强楚吞并。黄国故城属豫东南及周边地区春秋早期大国都邑,其故城遗址目前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年考古发现证明,黄国故城是一座水城,从春秋到汉代一直在沿用,黄国故城近年周边出土有黄国青铜器。
“解读春申君身份的关键,一是楚国令尹,二是淮北十二地。后吴国故墟的封君,令尹是楚王之下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宰相,经过考古发掘的楚国令尹墓,如淅川下寺M2令尹王子午(即公子庚)墓,王子午于公元前559年,即春秋中期以七鼎之礼下葬。”牛长立介绍,“春申君安葬于黄国故城遵从了叶落归根、敬祖尊宗的中华传统,也有利于增进同根、同脉、同源的中华民族认同感。”
春申君虽已故去,但其高深的政治谋略,积极的创业精神一直为后人钦佩赞扬。“春申”一词逐渐演变为这段历史文化的载体,至今,潢川县仍有以“春申”命名的办事处。春申君已经成为信阳、苏州、上海等地共同的文化符号,春申文化在弘扬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精神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文字: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涛 通讯员 方伟
视频:信阳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