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信阳与苏州的历史渊源
2022-08-26 浏览量:0

信阳与苏州的历史源远流长,远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近可以在太平天国战后的移民潮中发现踪迹,甚至抗战时期诞生于阳澄湖畔的新四军游击纵队,37年后也与信阳结缘。

吴楚争霸结前缘

春秋时期,周王朝势弱,诸侯国群雄纷争,淮河上流诸国相继被楚国所灭。吴国原本是楚国的属国,自第19位国君寿梦继位后开始崛起,与楚国争夺淮河流域。吴楚争霸长达半个多世纪,吴国势力达到豫东南一带,甚至曾攻破楚国郢都。

公元前519年(周敬王元年)的鸡父之战中,吴国为夺取淮河流域的战略要地州来(今安徽凤台地区),大败楚国联军于鸡父(今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东南),取得了战场主动。公元前506年的柏举之战,吴王阖闾率领3万吴国军队,“涉淮逾泗,越千里而战”,夺取武胜关,深入楚国腹地,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击败楚军20万主力,继而占领楚国郢都。


河南固始城关侯古堆大墓

1979年5月,固始县城关发现侯古堆一号墓,考古专家根据陪葬出土的簠铭文判定为吴太子夫差在固始一带“屯兵守楚”期间的“勾郚夫人季子”之墓,“勾郚”即“勾吴”,郚为吴的借用字。该墓具有典型的吴文化特征。

河南省潢川县隆古乡黄国故城址

春申君治吴留美名

楚灭黄之后,留守黄国故地(今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的黄族繁衍生息数百年后,至战国晚期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黄歇。黄歇才智过人,知识渊博,尤以辩才出众。因功被楚考烈王熊完任命为楚国令尹,封为春申君,赐淮河以北十二个县为其封地。十五年后,改封江东。黄歇在吴国国都(今苏州)废墟上筑城, 在今环太湖地区苏锡常及沪浙一带大力治水,疏通河道,兴筑堤坝,改造良田,政绩显赫,深得民心。黄歇父子先后治理吴地达14年之久,为江南的开发和繁荣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江南至今留下众多有关春申君的历史遗迹。

信阳人一担箩筐下江南

清末太平天国战后,勤劳的信阳人民“一担箩筐下江南”,大量迁往苏浙皖环太湖地区垦荒,其中苏州吴江亦是信阳移民聚集地之一。据《菀坪镇志》记载,1995年末统计河南信阳人在吴江菀坪的情况:菀坪有河南省8县市1009户,占总户数的22.2%。其中信阳地区5县1006户,即罗山663户、光山232户、信阳102户、商城5户、新县4户。信阳移民的迁移活动持续达半个世纪之久,大量信阳移民的迁入,对苏州地区经济、文化和风俗习尚各个层面都产生重要影响。

今日沙家浜

沙家浜部队在信阳

抗日战争时期,信阳和苏州同属中共领导下的新四军开展敌后抗战的华中抗日根据地。苏西沿太湖地区是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的重要游击区,位于阳澄湖畔的沙家浜则是苏、常、太游击根据地,在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利用阳澄湖地区天然地理条件,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沙家浜的传奇故事后被改编为现代京剧《沙家浜》被广为传唱。著名的“沙家浜连”,前身为新四军浙东抗日游击纵队,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1975年,“沙家浜连”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移驻河南省,军部在开封市,“沙家浜连”驻地在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诞生于苏州阳澄湖畔的沙家浜部队与信阳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文章作者 何军)

信阳市平桥区明港沙家浜连

编辑:何海荣

审读:郑烨

审核:徐立明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