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一担箩筐下江南
2022-08-01 浏览量:0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时秀敏 通讯员 方伟

“国务院同意!苏州对口合作信阳!”

6月7日,一纸重磅消息刷屏,苏信两地人民激动万分,满怀期待。一时间,苏信合作成为热议话题。

古有春申君黄歇封地于江东吴地,今有国务院牵线搭桥苏州对口合作信阳,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除此之外,信阳和苏州还有着别样的渊源。

这是怎样一段渊源?有诗为证:“试将移徙溯当年,短碣犹存迹未湮。祖籍遥传前代事,家山竟结再来缘。闲亭恰对汾流曲,高塔孤撑夕照边。父老相邀谈旧事,几番杯酒话缠绵。”

这首“一担箩筐下江南,百年乡梦溯故园”是信阳移民江南后裔仰望古树、盘桓眷念,对故土的真情告白;它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以后,安徽、浙江、江苏三省交界地区人口锐减,土地荒芜。为迅速恢复战后经济,湖广两江总督先后颁布章程,招客民到三省垦荒。”信阳市社科联原副主席刘向阳为我们做了解读。

据刘向阳介绍,70年间,信阳数十万农民移民包括苏州在内的江南地区,促进了江南战后经济迅速恢复,也将中原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淮河文化带到了江南,对推动江南的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信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牛长立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清朝末年苏州府统九县图。图中显示,信阳移民当时的主要迁居地是吴中县和震泽县(后并入吴江县)。

“信阳人移民苏州,通过勤劳致富等途径,获得土地,生产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当地的经济得以重建,社会生产进一步发展起来。”牛长立认为,信阳人移民苏州,是信阳人地矛盾关系的减压者,也是苏州近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2017年至2018两年间,信阳市政协组成信阳移民史料征集专题调研组,先后四次赴苏浙皖环太湖地区调研。

“百年来,在一代代乡亲的心里,永远抹不去的是根的记忆。我们调研时看到,在千里之外的江南,信阳的民俗乡音,仍然有着完整的保留,甚至连谚语俗话,也是原汁原味。乡音未改,家人之间的称谓也一点没变,实在令人惊叹,令人感慨。”信阳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潘林感触颇深,“可以说,这是一代代移民后裔,对老家不变的记忆,对祖地的礼敬。”

同根同祖,一脉传承。至亲至爱,一族家人。经过数代的努力,信阳移民早已在苏州安居乐业,但他们对故土的情结始终未曾割舍。而故土对游子,也始终念兹在兹,相牵相盼。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北国江南”再遇“烟雨江南”,当“美好信阳”结缘“精致苏州”,精彩还在后头……(视频由信阳广播电视台提供)

记者:时秀敏 方伟

编辑:翟存鸣

审读:何海荣

审核:陈晓军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